1945年8月,广岛和长崎的蘑菇云升起时,全世界都以为原子弹终结了二战。真相藏在东京的密电里,日本军部高层盯着苏联的动向,却对核爆轻描淡写,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咆哮“一座城算什么? 本土还有三百万兵! ”。
他们甚至偷偷联系莫斯科:“苏联大哥,帮咱和英美谈谈条件? ”。 直到8月8日,苏联大使把宣战书摔在日本外务省桌上,关东军三天内被碾成渣,天皇才慌了神:“再拖下去,国体不保! ”。
解密档案证实,原子弹只炸碎了城市,苏联的坦克却碾碎了日本的帝国迷梦,这才是投降的真正开关。
1945年8月6日,广岛被原子弹“小男孩”摧毁,约7万人瞬间死亡。东京的军部大楼里,陆军大臣阿南惟几拍着桌子怒吼:“一座城市没了算什么? 我们还有三百万士兵能打! ”
内阁会议上,主战派将领坚持本土决战,甚至提出“一亿玉碎”计划,动员平民当人肉盾牌。 三天后,长崎再遭核爆,又夺走7.4万条生命,军部仍无投降迹象。
参谋本部私下嘀咕:“新型炸弹威力是大,可咱们挨过狠的! ”,他们指的是1945年3月东京大轰炸,那次美军燃烧弹一夜烧死9万人,比广岛核爆还多。
日本高层此时正赌一把大的棋,他们疯狂给莫斯科发电报,求苏联当“和事佬”。 外相东乡茂德在密电里讨好:“只要帮我们和英美谈判,条件随便开!”。
这种幻想源于1941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日本天真以为斯大林会遵守约定。 其实苏联早和盟国在雅尔塔密约中谈妥: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必须对日开战,换取库页岛和千岛群岛。
7月26日,美英中发布《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投降,苏联故意没签字,日本误判这是“苏联挺我”的信号,铁了心死扛。
8月8日深夜,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 佐藤刚进门,客套话没说完就被打断。
莫洛托夫冷脸甩出一张纸:“明天零点起,苏联和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 宣战书墨迹未干,150万苏军已从三个方向突袭中国东北。 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还在大连看歌舞伎表演,前线传回急电时,沈阳防线已碎成渣。
曾被吹嘘为“皇军之花”的关东军,面对苏军T-34坦克群竟像纸糊的,精锐早被抽调到太平洋送死,留守部队扛着明治时期的步枪,连反坦克炮都没有。
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撕碎日本战略底牌。 军部原计划退守中国东北,用那里的工厂和资源打持久战,苏军一周内拿下长春、沈阳,直扑朝鲜半岛。
苏联舰队同时扑向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剑指北海道。 参谋本部地图上,代表苏军的红色箭头像毒蛇缠住日本咽喉。
8月9日长崎核爆后,天皇裕仁还在犹豫。
苏联参战让他破防,三天后,皇宫地下室召开御前会议,主战派将领叫嚣“宁可全民战死”,裕仁突然打断:“苏联人打进来,天皇制度还能保住吗? ”现场死寂。
他随后对首相铃木贯太郎哀叹:“再拖下去,国体必亡! ”,这里的“国体”,指的是天皇万世一系的统治根基。
陆军省内部评估报告写明:美军登陆最多占沿海,苏军若控制北海道,会直接废除天皇,把日本拆成“远东苏维埃共和国”。
8月14日,日本内阁被迫接受无条件投降。 天皇次日宣读的《终战诏书》里,只字不提原子弹和苏联,只说“战局不利”。
当天皇宫发生兵变:陆军少壮派冲进大楼,翻箱倒柜搜查投降录音带,高喊“继续打! ”
他们怕的不是美国炸弹,是怕苏军登陆后自己会被押送西伯利亚劳改营。
杜鲁门原以为日本会在苏联参战后“几天内投降”,没想到只撑了不到72小时。美国战争部在长崎核爆当天仍按计划派出1000架轰炸机继续常规空袭,压根没指望原子弹能立刻终结战争。
日本学者长谷川毅在档案中发现:军部8月10日密电提到“苏联参战使一切抵抗失去意义”,提到原子弹时只冷淡标注“新型炸弹威力待评估”。
关东军的覆灭数据印证了恐惧多现实:苏军六天歼灭60万日军,俘虏中包括148名将军。 这些俘虏被塞进开往西伯利亚的“死亡列车”,近三分之一冻死在零下40度的劳改营。
侥幸逃回的士兵回忆:“苏联人用坦克碾战俘,比原子弹可怕百倍! ”。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