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小型飞机在巴西潘塔纳尔湿地坠毁,机上四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中国著名生态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俞孔坚。 令人震惊的是,在他遇难当天,他的个人视频号发布了一段3分钟的影像,记录了他在这片世界最大湿地的最后探索。 视频中,俞孔坚身穿红色T恤,跟在牛仔身后,感叹着“牧场正吞噬这片水乡”,并说出“我的探秘,才刚刚开始”的遗言。 这段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无数网友为之动容。
飞机坠毁发生在巴西当地时间9月23日,地点是南马托格罗索州潘塔纳尔地区的阿基道阿纳市。 与俞孔坚同机的还有巴西电影导演路易斯·费雷斯、纪录片导演鲁本斯·克里斯平以及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 警方报告显示,飞行员在试图中止降落时,飞机突然失去高度并坠落,撞击地面后发生爆炸。
这架塞斯纳175小型飞机注册号为PT-BAN,机龄高达67年,制造于1958年。 巴西民航登记显示,飞机状态正常,未获准从事商业客运。 实际上,这架飞机被飞行员用作“空中出租车”盈利,且在维修保养方面存在违规问题。 事故调查组已前往现场,坠机地点偏远,调查工作面临困难。
俞孔坚的最后一段视频拍摄于潘塔纳尔湿地。 他描述自己飞行20多个小时、驱车6小时后抵达这片“地球最后的伊甸园”。 视频中,航拍画面展示了湿地的壮丽景色,随即切入牛仔驱赶牛群的场景。 俞孔坚解说称,牧场正用围栏切割湿地,取代了曾经的动物天堂。
视频里,俞孔坚短暂自拍出镜,红色T恤在尘土中格外醒目。 他走在牛仔身后,镜头捕捉到夕阳下牛群扬起的尘土。 他说道:“尘土与余晖交织成一幅壮丽而悲怆的画卷,这片乐园正悄然改变。 ”视频结尾,他与同行人员合影,并表达了对全球生态平衡的担忧。
潘塔纳尔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肺”。 俞孔坚在视频中强调,这片湿地像海绵一样储存洪水,滋养生命,正面临牧场的侵蚀。他的解说词提到,湿地表面宁静却暗藏危机,人类活动正在改变这片原始环境。
俞孔坚出生于1963年,浙江金华婺城区白龙桥镇东俞村的一户农民家庭。 幼年经历让他对自然产生深厚感情。 1980年,他离开家乡赴北京求学,先后获得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硕士学位和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学位。 1997年回国后,他创办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作为学院创始院长,俞孔坚提出了“海绵城市”理念。 这一理念主张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雨水,减少洪水风险,同时改善生态环境。 他的设计作品包括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河北秦皇岛红飘带公园等,这些项目将自然与城市融合,体现了生态修复的思想。
俞孔坚的国际声誉显著。 2016年,他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2020年,他获得世界风景园林联合会最高荣誉IFLA杰弗里・杰里科爵士奖。2023年,他从全球300多位提名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奥伯兰德奖,这是景观设计界的最高奖项。
在事故发生后,巴西总统卢拉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 卢拉指出,在气候变化严峻的当下,俞孔坚的“海绵城市”理念已成为全球典范。 巴西副总统阿尔克明表示,俞孔坚在可持续城市主义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贡献卓著,他的遗志将继续激励生态工作者。
俞孔坚的突然离世在学术界引发震动。 他的学生回忆说,他是现代风景园林的奠基人,其生态设计理念影响深远。 网友在视频评论区留言悼念,称他的激情与无畏给无数景观学子带来慰藉。 有人写道:“生命定格在世界最大的天然湿地,海绵星球的先行者,一路走好。 ”
潘塔纳尔湿地的生态问题并非孤例。全球多地湿地正面临开发压力,牧场、农业和城市化不断侵蚀自然栖息地。 俞孔坚的视频揭示了这一趋势,他的工作原本旨在通过纪录片《海绵星球》呼吁保护。 事故发生时,他正在拍摄这部作品。
小型飞机事故在偏远地区时有发生。 机龄老化和违规运营是常见原因。 这次坠机事件再次引发对航空安全的关注。 巴西空军强调,将加强对此类飞行的监管,防止类似悲剧重演。
俞孔坚的生平故事充满励志色彩。 从浙江农家子弟到国际知名学者,他始终致力于生态事业。 他的作品遍布中国100多个城市,并影响全球200多个城市的生态修复工程。 在金华燕尾洲公园,他设计出与洪水相适应的梯田河堤,实践“与洪水为友”的理念。
事故调查仍在进行中。 警方透露,现场发现飞机残骸散落,火势迅速蔓延导致无法救援。 同机人员均为生态保护领域的活跃人士,他们的离世是生态界的损失。 巴西电影界人士表示,路易斯·费雷斯和鲁本斯·克里斯平正在合作一部关于湿地保护的纪录片。
俞孔坚的最后影像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 视频中,他站在牛群和湿地之间,画面充满象征意义。 他的话语“当最后的伊甸园也在退缩时,人类还能从哪里获得生存的希望”引发广泛共鸣。 环保组织借此呼吁加强湿地保护。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发布悼文,回顾俞孔坚的职业生涯。 文中提到,他深受中国传统智慧影响,一生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他的理念基于自然的气候适应和国土生态安全格局,为“美丽中国”提供实践方案。
国际社会对俞孔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获得的柯布共同福祉奖是生态哲学领域的最高荣誉。 评委会认为,他的工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作出深远贡献。 在2025年9月,他刚入选《福布斯》全球可持续发展领航者榜单。
潘塔纳尔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 卫星图像显示,牧场面积在过去十年持续扩大。 俞孔坚的视频记录了这一变化,他镜头下的牛仔和牛群成为生态冲突的缩影。当地环保人士指出,湿地退化影响全球气候平衡。
俞孔坚的著作和演讲广泛传播。 他强调景观设计是“生存的艺术”,主张用生态方法解决城市问题。 在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他通过最小干预实现环境改善,项目成为海绵城市的范例。这些案例展示了他的实践智慧。
坠机事件的细节逐步披露。 飞行员马塞洛·佩雷拉·德·巴罗斯经验丰富,飞机老化可能影响性能。 调查组将检查黑匣子记录,确定事故原因。 巴西民航当局表示,将彻查违规运营现象。
俞孔坚的家乡浙江金华发出唁电。 当地政府回顾了他从乡村走出的历程,称他是家乡的骄傲。他的亲属表示,俞孔坚始终关心生态,最后时刻仍在为地球呐喊。 他的生平故事激励年轻学子投身环保。
网络上的悼念活动持续发酵。 视频评论区充满温情留言,有人分享听俞孔坚讲座的经历,有人贴出他设计的项目照片。 他的视频号粉丝数激增,许多人通过最后影像了解他的工作。生态保护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巴西当地媒体广泛报道坠机事件。 新闻画面显示坠机现场浓烟滚滚,救援人员艰难进入。 俞孔坚的同行人员背景被详细介绍,他们都是生态和文化领域的倡导者。 事故引发对探险活动安全的讨论。
俞孔坚的设计理念注重实用与美观结合。 在河北秦皇岛红飘带公园,他用简单材料创造生态空间,项目获得国际奖项。 他的方法证明,生态修复不必昂贵,关键在于尊重自然。 这些实例被收录进教材。
事故调查面临挑战。 潘塔纳尔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法医工作可能耗时数周。 巴西警方承诺公开透明处理,承认证据收集困难。 国际航空安全组织已提供协助。
俞孔坚的最后旅程充满象征意义。他在“地球之肺”探索海绵星球真谛,却不幸在此逝去。 他的视频成为遗产,提醒人们生态保护的紧迫性。 他的话语和画面持续传播,影响超越生命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