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隐藏的朝代:刘邦项羽皆臣,却因势太盛自毁 - 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秦汉时期隐藏的朝代:刘邦项羽皆臣,却因势太盛自毁

2025-10-10 13:04:53

秦汉时期隐藏的朝代:刘邦项羽皆臣,却因势太盛自毁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可说是中国历史上一句极富悲壮色彩的豪言壮语了!意思是说,虽然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但只要楚人还存有这种血气,灭掉秦国的终究还是楚国。故事背后呢,秦灭六国时,楚国最冤枉,秦昭襄王骗楚怀王进咸阳,结果暗中布下阴谋,把他软绑起来,根本不是个君王应该干的事!所以楚人对秦人自然不服气。南公那句话也很有味道,哪怕只剩下三户楚人,只要他们还敢有那股气,秦国想灭楚还不容易。

秦始皇死后的第二年,陈胜和吴广就发动了气势磅礴的“大泽乡起义”。他们以扶苏公子的名义办起了“张楚”,拉开了秦末的大规模反抗序幕,“楚”这个字眼,也变得格外耀眼,成了那段动荡岁月里不可忽视的标志。

刘邦在沛县起兵后,受到萧何、曹参的推举,被尊为“沛公”,其实他的起兵时间比项梁、项羽的叔侄还早了不少。不过,为什么一直没能大发展,最后还沦为项梁的下属呢?

现在陈胜刚起事,没有推翻楚国皇族自己建国,势头也不会长久。如今您在江东起兵,那些楚人蜂拥而起,争着投靠您,因为您世世代代是楚将之爵,靠这个能有望重新恢复楚国的王位。——《资治通鉴》

范增曾向项梁建议:您在江东起兵,那些楚地将领愿意纷纷投靠,都是因为您家世代都是楚将。你的父亲项燕更是在战场上英勇牺牲,楚人们都相信您有望振兴楚国呢!

这就是大义名分的作用啦,想打天下,别指望一个个把所有人都打败,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服你。不过,有了楚国这个名头,江东的人都会愿意跟你走。只要你打败那些不服的势力,剩下的人自然会安分守己,达成改朝换代的目标。

于是项梁听了他的说法,便打听到楚怀王的孙子心存民间,放羊为生;到夏六月时,就把他立为楚怀王,都是靠着民众的支持。这就是《资治通鉴》里的记载。

因此,项梁从民间请来了楚怀王的孙子熊心,把他立为楚怀王,楚国的老百姓都纷纷投靠,而且非常忠心,这点连刘邦都做不到的。再说,项梁打败章邯、杀了李由之后,连刘邦都愿意归顺他了。

楚军已经在定陶被打败了,怀王怕了,于是从盱台的彭城退到,与项羽和吕臣的军队会合,共同领导。把吕臣任命为司徒,让他的父亲吕青担任令尹,同时,把沛公封为砀郡的长官,封他为武安侯,指挥砀郡的兵力。——《史记》

这就是楚国那号召力,不过可惜项梁慢慢变得傲慢起来。宋义提醒他骄兵必败,可他嫌他烦,把他打发去给齐国当使者。宋义在去齐的途中,遇到了齐国的高陵君,劝他说项梁快要败了,别去送死了。果不其然,几天后,章邯击败了项梁,项梁在定陶城中身亡。

项梁一死,让楚王熊心真正站稳了脚跟,他先把陈胜的剩余部下吕臣封为了司徒,意在示意“千金买马骨”。接着,又封刘邦为武安侯,搞起了另一股势力,借此不断分化掉项梁的残余势力。

王叫宋义来商议军务,谈得非常投机,于是将他封为上将军,项羽排在次一位,范增作为末将,一起去救赵。——《资治通鉴》

趁着项羽还年少,无法接管项梁的势力,便急忙召见预言项燕将亡的宋义入朝,彼此坦诚相待,把宋义当作亲信,将他封为上将军,项羽排在第二位,借此压制项梁生前的势力。

紧接着,项羽下令:“先入关中者为王”,可是却不允许势力更强的项家军西进,只让项羽他们北上救赵。让实力较弱的刘邦往关中推,这也算是个制衡手段吧。此时的熊心,真正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楚王!

我曾谈到义帝,认为他是天下贤明的君主。只派沛公入关,却没有让项羽去;而识别你的勇士冠军,能在繁杂的人群中提拔为上将,不是平庸之辈还能如此的吗?——苏轼

苏轼对熊心可是非常欣赏,觉得他是当世的贤主呢。因为他知道派那个弱小的刘邦去关,中却只让项羽北上去救赵;又听说宋义预言项梁会败,就把他提拔为上将军。这种懂得制衡,又善于识人的本事,哪里还能有人质疑是不是贤君啊?

如今秦国攻击赵国,若战胜了,兵力就会耗尽,我也承认自己兵力吃紧;要是不敌的话,我就会带兵向西撤退,肯定会去攻秦。这么一来,不如干脆先和秦、赵两边拼一下。——《资治通鉴》

大家都知道项羽那破釜沉舟的勇气,倒是很少有人懂得宋义站在一旁袖手旁观也是一种聪明的策略。宋义觉得,要是灭掉秦国之后,自己就能争夺天下。眼下,秦国和赵国都成了楚国的对手,这会儿秦赵打得火热,楚国根本不用着急出场,静观其变就行了。

等他们打得你死我活,秦国赢了也算是苦战,楚军趁机休整待发;要是秦输了,那就更棒了,楚军可以直接西进,占领关中,然后一举平定天下;不用死拼那种血战,只要让秦赵流血流干,天下自然归楚。

十一月,项羽早上开会时,把将军宋义叫到帐中,然后看了宋义的头。——《资治通鉴》

项羽实在忍不住了,要是宋义胜了,威名一扬,熊心就真的成了永远的楚王。项羽这个勇气,真不得不佩服,他冲进帐中把主将宋义杀了,把项梁的剩余部队全都收编,靠着武力狠狠地打破了熊心的制衡策略。

接着,破釜沉舟一战拿下巨鹿之后,项羽的实力和威望比刘邦和吕臣高得多。楚国内部的势力也因此出现了大变局,项羽的强势让局面彻底失衡,楚王熊心也只能默许他为上将军。

项羽派人去刺杀怀王,怀王回答:“按照约定。” ——《资治通鉴》

最开始进入关中的人是刘邦,而楚王熊心依然被看成是天下共主“义帝”。项羽虽然有实力,却没有获得大义的名分。偏偏他太过迷信武力,于是写信让熊心把先入关中改成称王,结果楚怀王回信说:“王者之约不可更改”!

熊心清楚项羽势头猛,用自己大义的名分来扶持刘邦,才是唯一能把握平衡的办法。而且他觉得,一旦自己一走,楚国马上就会四分五裂,他相信项羽不敢对自己下手杀人。

到了冬天,也就是十月,项王偷偷派人到九江、衡山、临江王那里,让他们去攻打义帝,并把他在江中杀了。 ——《资治通鉴》

结果项羽这个人愣头愣脑,根本不懂整个天下的局面,竟然指使英布在郴县杀了熊心。之后他自封为西楚霸王,意思就是说杀了楚王,也算是继承了楚王的正义,不过只是换了个楚王罢了。他并不想着像秦那样统一天下,而是追求当个最大的楚王,其他的诸侯都要尊他为公主,想恢复周天子和诸侯齐平天下的那一套。

于是汉王为义帝办丧事,披麻戴孝,痛哭不止,哀悼持续了三天。他派使者通知各诸侯,说:“大家一同拥立义帝,向北面朝拜他。如今项羽放任杀害义帝,在江南大逆不道!我已经调动关中兵力,召集三河的兵将,向南渡江,攻打汉水以下的地区,希望诸侯王们一同协力,讨伐楚国,夺回义帝!”——《资治通鉴》

不过,熊心一死,“义帝”这个领袖就没了,原本像周朝那样稳固的楚国,一下子崩塌了。不光没人认可项羽这个西楚霸王,刘邦还通知各路诸侯:咱们一块尊熊心为义帝,他才是天下的真正统治者。项羽杀死义帝,实际上是犯了大逆不道,愿为义帝报仇雪恨的,就跟着汉军走!

一举就聚集了56万诸侯联军,把彭城围得水泄不通,可见楚怀王的号召力多么厉害。虽然项羽赢了彭城之战,但一开始杀死义帝,他就输了道义。之后,项羽陷入了没完没了的战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刘邦带领的汉军跟他拼搏;北方的齐国也起了反叛之心;魏国变成了摇摆的势力;连他的心腹英布都背叛了楚国。这就是项羽一路击败对手,结果却最终自刎乌江的原因——全天下都变成了他的敌人!

为了个人的利益,项羽杀了义帝熊心,搞得楚国的名声彻底败掉。曾经推翻暴秦、赢得百姓仰赖的楚国,这一瞬间就像天崩地裂一样崩溃了,要成为下一个周朝的梦想也随之破灭;而继承那份天命的刘邦,则建立了新的汉朝。本该由熊心主持兴建的楚王朝,最终还不是被项羽那次贵族的军事政变给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