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始末,印度军队挑衅、攻击,我军殊死搏杀!
引言
这里是世界的屋脊,一片连雄鹰都感到窒息的亘古荒原。
气温零下三十度,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
在这片被称作“生命禁区”的土地上,时间仿佛是凝固的。
然而,2020年6月的那个傍晚,凝固的一切,被瞬间点燃。
一场冷兵器时代的血腥搏杀,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之上,毫无征兆地爆发了。
这不是电影,没有预演,没有NG。
只有碎裂的骨骼、滚烫的鲜血和年轻战士们野兽般的嘶吼。
当我们的边防团长被阴险的敌人用裹着铁钉的木棍击中头颅,鲜血染红冰河时,你猜,发生了什么?
当数百名装备着狼牙棒和砍刀的印军,如鬣狗般从山坳里涌出,将我们几十名赤手空拳前去交涉的官兵团团围住时,你猜,结局又是什么?
不,你猜不到。
因为接下来的故事,会撕碎你对“和平年代”的一切幻想。
它会告诉你,你的安稳,是用怎样惨烈的牺牲换来的。
它会让你明白,有一种精神,叫宁死不退。
有一种誓言,叫寸土不让!
01
加勒万河谷。
这个名字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无比陌生。
但在我军边防战士的地图上,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道沟壑,都被赋予了钢铁般的意义。
它像一把楔子,死死地钉在西部边陲的咽喉要道上。
这里有一条不成文,却又用默契和克制维持了数十年的线——实际控制线。
我们的人,从不越线一步。
这是纪律,也是大国的体面。
但体面,在某些人眼里,是软弱的代名词。
2020年5月开始,这条看不见的红线,开始被对面的脚步反复试探、公然践踏。
印军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工蚁,开始在中国领土一侧,疯狂地修建碉堡、道路和桥梁。
他们的意图,如秃鹫的眼睛一般,赤裸而贪婪。
今天往前挪一米,明天往前拱一寸。
他们玩弄着一种叫“蚕食”的卑劣游戏。
我方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进行了数十次严正交涉。
我们摆事实,讲道理,希望对方悬崖勒马。
6月6日,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共识:脱离接触,后撤部队,缓和局势。
我们信了。
我们以为,协议就是承诺。
我们再一次,高估了对手的人性。
02
6月15日,一个足以被载入史册的日子。
距离达成共识,仅仅过去了9天。
印军,回来了。
他们不仅回来了,还大摇大摆地越过实控线,在我们一侧的河滩上,开始搭建一顶帐篷。
那顶土黄色的帐篷,像一面耻辱的旗帜,插在了我们的土地上。
更是对一个东方大国尊严的最恶毒的挑衅。
按照约定,时任边防团长的祁发宝,带领几名战士,前去交涉。
为了表达诚意,也为了避免事态升级,他们甚至没有携带任何防暴装备。
连一顶头盔都没有。
祁发宝的身材并不算魁梧,但在那片空旷的河谷里,他的背影,像一座山。
他蹚过刺骨的冰河,河水没过他的腰。
他走到那群闹剧般搭帐篷的印军面前。
从后来流出的视频里,我们能看到当时的画面。
祁发宝站在最前面,身后是几名同样赤手空拳的中国军人。
他们面对的,是数十名手持棍棒的印度士兵。
「你们为什么不遵守协议!」
祁发宝的声音,在空旷的河谷里回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立刻离开我们的领土!否则,一切后果由你们承担!」
对面的印军军官,脸上挂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混合着心虚与傲慢的笑容。
他叽里呱啦地说着什么。
但祁发宝的目光,已经越过了他,看向了他身后的河道拐角。
一股浓烈的杀气,正从那里弥漫开来。
这是一个圈套。
一个早已设计好的,血腥的陷阱。
03
就在祁发宝发出严厉警告的同时。
河道的拐角处,黑压压的人群,如同蚁群出巢般,疯狂涌出。
六百多人!
他们手里拿着的,根本不是什么“对峙”用的棍棒。
那是用钢管焊上了锋利尖刺的“狼牙棒”。
是用布条缠绕着末端,布满铁钉的“钉锤”。
是磨得雪亮的砍刀和匕首。
这不是对峙。
这是一场有预谋的伏击和屠杀。
「不好!他们要动手!快!组成防御队形!」
祁发宝身后的战士们瞬间反应过来,立刻肩并肩,排成一道人墙。
但,太晚了。
印军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无比明确——擒贼先擒王。
他们的首要攻击目标,就是站在最前面的,那个没有任何防护的中国指挥官。
「保护团长!」
一名战士嘶吼着,举起手臂挡在祁发宝身前。
下一秒,一根裹着铁钉的木棍,狠狠地砸在了那名战士的手臂上,骨骼碎裂的声音清晰可闻。
更多的石块、棍棒,如同冰雹一样,从四面八方砸向祁发宝。
他没有后退一步。
他张开双臂,像一尊铁塔,用自己的身体,为身后的战士们挡住第一波最猛烈的攻击。
一块石头,正中他的左侧额头。
一道十几厘米长的口子,瞬间裂开。
鲜血,如同决堤的洪水,喷涌而出,模糊了他的双眼。
整个世界,在他眼前,变成了一片血红。
他感觉到一阵天旋地转,身体晃了晃,但双脚,依然像钉子一样,钉在中国的土地上。
「妈的!跟他们拼了!」
营长陈红军,目睹了这一切,眼睛瞬间血红。
他像一头发怒的雄狮,带着几名战士,义无反顾地冲进了数倍于己的敌阵之中。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把团长抢回来!
战士陈祥榕,那个只有19岁、脸上还带着稚气的年轻人,他一手拿着盾牌(在第一波攻击中已被砸烂),一手紧握着拳头,冲在最前面。
他用自己单薄的身体,为营长开路。
负责摄像取证的战士肖思远,扔掉了手里的摄像机。
在那一刻,记录历史,已经没有保护战友的生命更重要。
他怒吼着,像一颗出膛的炮弹,砸进了混乱的人群。
一场实力悬殊到令人绝望的肉搏战,在死寂的河谷里,爆发了。
没有枪声。
只有棍棒击打在肉体上的闷响。
骨骼断裂的脆响。
和战士们,用生命发出的,最后的怒吼。
04
祁发宝被救出来了。
当军医颤抖着手为他包扎时,他一把扯掉头上的绷带,挣扎着想要再次冲上去。
「我的兵……我的兵还在里面……」
他吼着,声音沙哑,却耗尽了最后一丝力气,重重地倒了下去。
团长倒下了,但军魂未倒。
陈红军,这位来自甘肃的汉子,在成功营救团长后,发现还有战友被分割包围。
他没有丝毫犹豫,再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掉头冲进了那片由棍棒和刀刃组成的“森林”。
这一次,他再也没能出来。
陈祥榕,那个19岁的孩子,他紧紧地跟随着自己的营长。
当陈红军被敌人从背后偷袭,重重砸倒在地时。
陈祥榕扑了上去,用自己的后背和血肉之躯,像盾牌一样,护住了身下的营长。
无数的棍棒,砸在他的背上。
他没有发出一声惨叫。
他只是用尽最后的力气,抱紧了身下的营长。
当后续赶到的战友冲破敌阵,撕开一条血路找到他们时,眼前的一幕,让所有铁血硬汉瞬间泪崩,因为他们看到的,是……
是早已停止了呼吸的陈祥榕,像一尊血肉凝成的雕塑,死死地趴在同样浑身是血的营长陈红军身上。
他的后背,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肉,是被无数棍棒硬生生砸烂的,深可见骨。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老兵,一个在高原上摸爬滚打了十年的硬汉,伸出手想将他扶起来,可他的手指刚一触碰到陈祥榕的身体,就猛地缩了回来——那身体,已经冰冷僵硬。
他们几个人一起用力,却骇然发现,根本无法将他分开!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陈祥榕的双臂依然如铁钳般,死死地环抱着身下的营长,完成了他最后的守护。
「祥榕……」
那位老兵双膝一软,跪倒在地,这个名字从他喉咙里挤出来,带着压抑不住的哽咽。
另一名战士抬起头,布满血丝的双眼望向正在溃逃的印军,发出一声不似人声的咆哮,那声音里,是无尽的悲恸,和即将焚尽一切的滔天怒火!
这悲愤的怒火,也属于同样牺牲的肖思远,在突围后,本可以撤到安全地带的他,听到被围战友的呼喊,再一次,义无反顾地冲了回去。
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为救战友而冲锋的路上。
还有王焯冉,在渡河支援的途中,为了救助被激流冲走的战友,被冰冷刺骨的河水吞噬,连一句遗言都没能留下。
「谁他妈再敢退一步,就地枪毙!」
当我们的增援部队,七十多名战士赶到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炼狱般的景象。
他们疯了。
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七十多人,面对着依然占据绝对人数优势的六百多名印军。
没有战术,没有命令。
只有一个信念:血债血偿!
那已经不是一场战斗。
那是一场单方面的碾压。
我们的战士,常年在高原训练,体能、耐力、格斗技巧,远非对面那群乌合之众可比。
他们两人一组,三人一队,如同高效的杀戮机器,冲击着印军早已涣散的阵型。
印军彻底被打懵了。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这群人数远少于自己的中国军人,悍不畏死。
他们想不通,为什么对方的眼神里,没有恐惧,只有无尽的愤怒。
他们开始溃败。
丢下武器,丢下受伤的同伴,鬼哭狼嚎地向后逃窜。
有人失足坠入冰冷的河水,有人在逃跑中被自己人踩踏。
天色渐暗,加勒万河谷里,只剩下中国军人追击的身影。
那场面,不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冲突。
更像是一群雄狮,在驱赶闯入自己领地的鬣狗。
战斗,结束了。
我方,4名战士牺牲,1名重伤。
印方,据他们自己后来公布的数字,20人死亡。
而那些被俘虏、被丢弃在零下气温的野外,最终冻死的,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用最惨烈的方式,守住了阵地。
也用最决绝的方式,打断了豺狼的脊骨。
05
这场战斗,表面看,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奇迹。
但奇迹的背后,是钢铁般的必然。
首先,是意志的较量。
我军的指挥官,永远冲在最前面。
「对峙时干部站前头、战士站后头,吃饭时战士不打满、干部不端碗,野营时战士睡里头、干部睡风口。」
这不是口号,这是融入血液的传统。
是“跟我上”与“给我上”的天壤之别。
反观印军,他们的军队内部,至今仍残留着恶臭的种姓制度。
高种姓的军官,把低种姓的士兵,当做可以随时牺牲的炮灰。
这样的军队,顺风时耀武扬威,一旦陷入苦战,瞬间就会作鸟兽散。
其次,是保障的碾压。
当我们的战士,在温暖的“第五代”保温营房里,吃着火锅唱着歌,通过床头的制氧机补充氧气时。
对面的印军,还蜷缩在透风的帐篷里,啃着干巴巴的咖喱饼。
我们的伙食标准,精确到每一个战士每天需要摄入多少克蛋白质和维生素。
我们有设施完善的健身房,保证战士们在极端环境下的体能。
我们有覆盖到一线哨所的电网,有先进的高原病防治中心,有能随时起飞的救援直升机。
这,就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战争,从来都不是匹夫之勇。
它比拼的,是钢铁、后勤、科技,和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在乎自己士兵的生命。
当祁发宝团长被紧急后送,由顶尖的医疗专家进行救治,最终康复归队时。
无数印度伤兵,却只能在哀嚎中,被遗弃在荒野里,绝望地等待死亡。
这就是差距。
云泥之别。
06
为什么印度对我们的土地,如此执着?
这要从一个幽灵说起。
一个名叫“大英帝国”的殖民主义幽灵。
历史上,中印两大文明古国,以喜马拉雅山脉为天然屏障,和平共处了数千年。
边界,虽未用法理形式勘定,却早已在两国人民心中形成了一条习惯线。
直到英国殖民者来了。
他们占领了印度,便把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国的西藏和新疆。
他们用卑劣的手段,炮制了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妄图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1947年,印度独立。
它没有清算殖民者的罪恶,反而完美继承了殖民者的野心和衣钵。
尼赫鲁政府,奉行所谓的“前进政策”,不断蚕食我们的领土。
他们把中国的克制和忍让,当成了软弱可欺。
于是,便有了1962年那场让他们至今都无法释怀的耻辱性惨败。
那一战,我们打得他们丢盔弃甲,全线崩溃。
但我们,在取得压倒性胜利后,主动停火,主动后撤,释放了全部战俘。
我们展现了一个大国最大的善意和胸怀。
我们以为,能用仁义,换来长久的和平。
但我们忘了,农夫与蛇的故事,在人类历史上,总是反复上演。
好了伤疤忘了疼。
几十年来,小动作从未停止。
他们就像一群烦人的苍蝇,打不死,赶不走,总想趁你不备,来叮你一口。
加勒万河谷的冲突,不过是这几十年闹剧的又一次重演。
只是这一次,他们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
07
冲突之后,加勒万河谷,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但有些东西,永远地改变了。
在冲突发生地,一块巨大的岩石上,我们的战士,用鲜红的油漆,刻下了八个大字: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这八个字,是写给对面看的。
更是写给我们自己看的。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是用英雄的鲜血浸染过的。
它时刻告诫着我们,和平不是乞求来的,而是用斗争换来的。
今天,当你在温暖的家中,刷着手机,享受着岁月静好时。
请不要忘记。
在遥远的,海拔五千米的雪域高原上。
有一群和你我一样年轻的生命。
他们正顶着刺骨的寒风,紧握着手中的钢枪,警惕地凝视着国境线的方向。
他们的身后,就是我们。
是14亿人的幸福和安宁。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
是屹立于天地之间,永不倒塌的,中华民族的脊梁!
向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