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的南海,一场无声的较量悄然上演。 法国“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编队高调驶入吕宋海峡,刚进海域就被中国054A护卫舰贴身盯防。 法国海军军官事后得意洋洋地宣称:“我们一出现,中方立刻派出30到40艘战舰围观,连山东舰航母都出动了!
但因为我们实力太强,他们不敢动手,全程低调! ” 这番自夸传到国内,法国媒体纷纷渲染“核动力航母威慑力”,却绝口不提一个尴尬事实:戴高乐号刚结束18个月大修,动力系统故障频发,最大航速只有25节,堪称全球现役航母中的“龟速王者”。
法国人沉浸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幻想中时,中国海军正用行动书写真相。 山东舰甲板上,歼-15T舰载机挂载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紧急升空,雷达锁定200公里外的目标。 外军战机多次试图逼近,却被歼-15T的相控阵雷达和霹雳-15的射程优势逼退,连发射导弹的机会都没有。 这场空中博弈发生在2025年6月,山东舰官兵的处置堪称教科书级别:从战斗警报拉响到战机升空拦截,全程不到10分钟。
法军吹嘘“强大实力”的核心资本,是戴高乐号“全球唯二核动力航母”的光环。 但揭开技术老底,这艘船堪称“凑合工程”的典型:为省钱直接塞进核潜艇的K15反应堆,导致动力严重不足。 25节航速不仅拖累舰载机起飞效率,还因甲板风不足被迫加长甲板,单日舰载机起降量不到20架次。 相比之下,山东舰虽采用滑跃起飞,却创下单日120架次起降的纪录,9天完成570架次实战训练,是戴高乐号的3倍效率。
戴高乐号编队仅有1艘地平线级驱逐舰和2艘护卫舰护航,其主力驱逐舰火力还不如中国052D。 而山东舰编队标配055型万吨大驱,搭载射程1500公里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配合空警-600预警机形成海空一体打击网。 法国军官声称“发现40艘中国军舰”,实际是撞上了中国南海常态部署的巡逻网,这里每年超160艘次舰艇巡航,法军编队相当于闯进了“钢铁围城”。
中方保持低调的真正原因,在法国绕道琉球群岛补给的行动中暴露无遗。 2025年3月,戴高乐号原计划穿越台湾海峡示威,临到头却改道北上,全程避开敏感水域。 与此同时,山东舰正率编队在吕宋岛200海里内实战演练,130架次舰载机在美菲军演区门口起降,055大驱的导弹覆盖范围将法国航母牢牢锁定。 这种“你秀你的,我练我的”姿态,背后是中方对威胁等级的精准判断:法国军力在南海仅属“次要玩家”,不值得升级冲突。
马克龙政府为换取美国关税让步,让戴高乐号配合美军“印太战略”,访问菲律宾期间联合美日菲搞军演,甚至扬言“捍卫共同价值观”。 但中方反击直击法国痛处:当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时,中国第一时间对法国葡萄酒开征反制关税。 经济牌打痛法国后,军事上更用“冷处理”揭示残酷现实,法国《海军新闻》无奈承认:戴高乐号此行本是“威慑中国”,最终却变成“自我认知之旅”。
7月的印太战略论坛上,法国军官仍在鼓吹“中方低调源于敬畏”,南部战区官兵的对话记录却给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雷达屏幕前,年轻操作员发现法军舰载机逼近时脱口而出:“又来送陪练了! ”甲板保障中队长李灿更直言:“每次外机滋扰,我们都当实战打! ” 这种“真刀实枪”的状态,让法国航母的每一次试探都沦为山东舰的实战化训练素材。
当戴高乐号最终驶离南海时,法国媒体刻意忽略了一个镜头:山东舰甲板上,22岁的舰载机调度员在烈日下打出精准手势,歼-15T撕裂海空的轰鸣声,成为这场不对等较量的终曲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