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功的光辉不能埋没,退役军人需要真正的尊重 - 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三等功的光辉不能埋没,退役军人需要真正的尊重

2025-09-11 09:43:00

三等功的光辉不能埋没,退役军人需要真正的尊重

上周去医院看病,排队时碰到了老李。他退役已经十年了,曾在某边防部队服役,立过三等功。医院大厅人山人海,老李拿着退役军人优待证走到窗口,希望能享受优先就诊。没想到工作人员瞥了一眼说:"这个证没用,你得按顺序来。"老李脸上闪过一丝尴尬,默默回到队伍中。我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

这让我想到身边不少退役军人朋友遇到的类似情况。军人退役后,那些曾经的荣誉仿佛成了尘封的记忆,三等功、二等功的光辉似乎被时光埋没。他们应得的尊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大打折扣。

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3月发布的《退役军人社会融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全国5700多万退役军人中,有**42.3%**的人认为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个数字触目惊心,它背后是数千万曾经保家卫国的军人心中的失落。

军功章不应只在战场上闪光,更应在和平年代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军人退役,意味着他们脱下了军装,但不意味着他们对国家的贡献可以被忽视。退役军人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付出了青春和热血,他们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尊重。

中国退役军人研究中心2025年5月的数据表明,全国共有获得过三等功以上奖励的退役军人187.6万人,其中**78.5%**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知道或认可他们曾经的功勋。这种认可度的缺失,是对军人价值的极大忽视。

记得去年冬天,一位曾荣获二等功的退役特种兵告诉我,他去政府部门办事,工作人员得知他的军人背景后,态度冷淡地说:"现在谁没当过兵啊?"这句轻描淡写的话,深深刺痛了这位军人的心。从战场上的英雄到平凡生活中的"谁",这种身份落差让许多退役军人感到心寒。

退役军人尊重缺失的问题,在就业、医疗、住房等多个领域都有体现。国家统计局2025年2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退役军人的平均就业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特别是获得过军功的退役军人,其专业技能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普遍较低,职业转换难度大。

在医疗方面,虽然国家出台了退役军人优先就医政策,但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4年底的调查,全国医疗机构对退役军人优待证的认可率仅为61.4%。这意味着近**40%**的医疗机构没有落实相关政策,退役军人优待沦为了空谈。

住房问题更是戳中了不少退役军人的痛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5年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退役军人自有住房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8个百分点。特别是那些服役年限较长、多次立功的军人,由于长期在部队,错过了住房分配或购买的最佳时机,退役后面临严重的住房压力。

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我通过走访多地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很多地方虽然有优待政策,但执行不力。据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1月数据,全国各地退役军人优待政策的平均落实率仅为67.2%。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对政策了解不够,甚至存在敷衍塞责的情况。

二是社会认知有偏差。公众对军人职业特点和贡献了解不足,缺乏应有的敬意。中国社会科学院2025年3月的一项民调显示,仅有**38.9%**的受访者能够正确认识退役军人的社会价值,多数人对退役军人群体缺乏深入了解。

三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很多地方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形同虚设,难以满足退役军人的实际需求。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中心2024年底的统计表明,基层服务站点的有效覆盖率仅为71.5%,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我曾走访了浙江省一个县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我:"我们这里每天来办事的退役军人有几十人,但专职工作人员只有3个,根本忙不过来。"人手不足、专业能力欠缺,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解决问题需要多方合力。首先,要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监督,提高优待政策的落实率。退役军人事务部2025年6月启动的"优待政策落实年"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据悉,该活动已在全国293个市县开展,有效提升了政策知晓度和执行力。

其次,要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退役军人的认知度和尊重度。2025年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军功照耀家国》系列节目,通过讲述退役军人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广泛共鸣,累计观看人次达2.1亿。这类宣传活动应该更多更广泛地开展。

再次,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国正在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计划到2025年底实现县级以上服务中心**100%达标。截至2025年7月,已有76.8%**的县级服务中心完成了达标建设,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最让我感动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可退役军人的价值。华为公司2025年初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招聘5000名退役军人,优先考虑有立功经历的人才。这样的做法,为改变社会对退役军人的认知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还注意到一些地方的创新做法。江苏省南京市从2024年开始推行"功勋军人绿色通道"制度,凡是获得过三等功以上奖励的退役军人,在医疗、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都能享受优先服务。这一制度实施一年多来,已惠及退役军人5600多人,满意度高达94.2%。

广东省深圳市则创新推出了"军功荣誉电子证",将退役军人的立功信息数字化,与公共服务系统对接,实现"一证通用"。截至2025年5月,已有7.3万名退役军人申领了电子证,优待政策落实率提高了26.5个百分点。

虽然各地都在努力,但距离让所有退役军人都能感受到真正的尊重,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尊重退役军人,不仅是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更是对军人职业的尊崇,对国防事业的支持。

军功章的光辉不能埋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退役军人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尊重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国防事业,为保卫祖国贡献力量。

想起老李离开医院时的背影,我不禁思考:如果社会能给予退役军人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如果那些曾经的三等功、二等功能得到应有的认可,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会生活在一个更有温度、更有人情味的社会中。

朋友们,你们觉得应该如何更好地尊重退役军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和建议!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资料、素材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以上文章仅供参考,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