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灯光刺眼。当法官抛出那个简单到近乎日常的问题——“被告,你是无业人员吗?”——戴着口罩和眼镜的金建希,这位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的夫人,给出了一个同样简单的回答:“是的。”
这一刻,空气里充满了荒诞。一个被指控操纵股价非法获利8.1亿韩元(约合415万人民币)、收受名牌包贿赂、接受非法政治献金服务的女人,平静地将自己定义为“无业”。
“无业”,这两个字从普通人口中说出,往往带着无奈和焦虑。但从金建希嘴里说出来,却成了一面照妖镜,照出了权贵阶层的另一种现实逻辑。她的“无业”,和升斗小民的“无业”,根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让我们看看这位“无业人员”的日程表。她需要深度参与疑似股价操纵案,面对8.1亿韩元的巨额资金流向质疑;她需要“打理”那些作为贿赂流入手中的名牌包;她还需要在丈夫尹锡悦竞选总统的关键时期,一同参与被特检组认定为“免费服务”的民意调查。
这哪是“无业”?这分明是一份高强度、高回报、高风险的“事业”!这份“事业”的核心,就是利用和第一家庭剪不断的关联,进行资本和权力的精准套利。一句“无业”,轻描淡写地试图抹去所有围绕权力产生的可疑商业痕迹。这像极了告诉一个饿肚子的人“何不食肉糜”,她站在权力的顶端,早已忘记了普通人世界里“职业”和“收入”的真正含义。
沉默是金,还是心虚的铠甲?
回顾案件过程,金建希的策略非常清晰:保持沉默。在被羁押期间,面对特检组的多次传唤讯问,她大部分时间选择闭口不言。直到法庭之上,她才在身份确认环节,精准地使用了“无业”这个定义。
沉默,往往是一种防护。但当证据链一步步收紧时,沉默更像是一堵摇摇欲坠的墙。这次开庭,法院罕见地允许媒体拍摄30秒,正是基于案件的严重性和极高的公众关注度。这短暂的30秒,把她从隐秘的角落推到了聚光灯下,那句“无业”的回答,也因此被无限放大,成了公众情绪的引爆点。
无业”背后的真实世界
我们愤怒的,不仅仅是一个前第一夫人可能犯罪。我们愤怒的是这种巨大的反差和虚伪。普通人为了几千块的薪水奔波劳碌,遵守着社会的每一项规则。而他们,却可以在“无业”的身份掩护下,进行着数额惊人的资本游戏,事后还能一脸平静地置身事外。
这种反差,击穿了大众对公平最基础的期待。它仿佛在说:看,那个世界有另一套规则。她的“无业”,是对所有勤恳工作者的无声嘲讽。她的“事业”,则揭示了权利不受约束时所能滋生的黑暗
这场审判,审的不仅是金建希个人的罪与非罪,更是对权力周边灰色地带的一次公开清算。当第一夫人站在被告席上,她代表的已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整个权力系统在民众心中公信力。
一句“我是无业人员”,成了今年最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而大众等待的,是一个能戳破这个幽默的、公正的结局。
(本文内容综合自韩国《朝鲜日报》及国际通讯社公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