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滕代远力挺上将,不畏批判为同袍辩护 - 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耀世娱乐

建国后滕代远力挺上将,不畏批判为同袍辩护

2025-08-06 11:17:48

建国后滕代远力挺上将,不畏批判为同袍辩护

建国后,滕代远与一位上将多次发生争执,后者被批评,但滕代远却为他辩护。

滕代远,1904年11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麻阳县的一个苗族家庭。小时候通过勤奋学习,于1923年考入了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那里,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成立了麻阳新民社,还创办了《锦江潮》杂志,传播进步的思想。1924年,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先加入了国民党,同年年底转为共产主义者,从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国共分裂后,他开始从事地下工作,担任过湖南省委委员和省农民协会会长。1928年,他到了湘鄂赣边区,7月与彭德怀、黄公略一起发动了平江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他担任军党代表。

年底,与毛主席、朱德在井冈山会合,担任红四军副党代表。1930年,升任红三军团政委,带领部队多次击退敌人的“围剿”。1933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他与彭德怀合作,成功击退了国民党军队,保护了中央苏区的安全。之后,他还担任过中央军委武装动员部长,组织群众参与武装。

1934年,他前往苏联参加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并在那里的一所列宁学院学习了几年的马列主义。1937年回国后,第二年他就担任了中央军委的参谋长。在抗日战争期间,他担任八路军的参谋长,协助朱德和彭德怀在华北地区作战,并参与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0年,他去了抗大当副校长和副政委,负责培养干部。1942年,他在八路军前方总部当参谋长,推行精兵简政。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晋冀鲁豫军区和华北军区的副司令员,参与了平津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他担任中央军委铁道兵团的司令员和政委,负责修复战争破坏的铁路网络。到了1950年,他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任铁道部长,主管全国的铁路建设。他推动了京汉、粤汉、陇海等重要铁路线的修复工作,还亲自到武汉监督长江大桥的建设,确保工程质量。

吕正操生于1904年1月4日,家在辽宁海城的一个小村子,家里非常穷。他8岁开始上学,但1918年家里负担不起学费,就去缫丝厂当学徒。1922年,他加入东北军,后来又考上了东北讲武堂,毕业后慢慢升到了团长。1933年,他带领部队参加热河抗战,看到日本人欺负中国人,下定决心要抗日。1936年,他组织了一个叫“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的队伍,还参与了西安事变。1937年5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时期,他带领部队起义,组建了冀中人民自卫军,并担任司令员。后来,他又担任了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和冀中军区司令员。在冀中平原,他带领军民进行游击战,地道战和地雷战十分有名。1940年的百团大战中,他指挥部队破坏了日军的铁路,切断了敌人的补给线。1942年,面对日军的大规模扫荡,他指挥部队和民兵坚守阵地,保护了军区机关的安全。1943年,他担任了晋绥军区司令员,负责指挥山西和绥远地区的抗日斗争。

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副总司令以及东北军区的副司令员,主要负责后勤和铁路运输,确保东北野战军的物资供应。1946年,他促成了“吕阿协定”,与东蒙自治政府合作,稳固了东北根据地。到了1949年,他成为中央军委铁道兵团的副司令员,1950年担任铁道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接任铁道部长的职位。

滕代远和吕正操在铁道部共事时,因为对铁路建设的看法不同,经常争论。滕代远担任部长时,认为铁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国家经济和国防需求,主张修建主要干线,如京广线和陇海线,以便于物资和军队的调动。而吕正操则从地方发展角度出发,认为支线铁路也很重要,能够促进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和民生改善都有好处。他们之间的分歧相当明显。

1952年初春,国家铁路部门召开会议,商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铁路建设。滕代远提出京广铁路对国家至关重要,应优先建设。吕正操则建议修建成都至重庆的铁路,以促进川渝地区的经济发展。会议持续了好几个小时,两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最终,滕代远作出决定,优先建设主干线,但经济潜力大的地区可以尝试建设一些支线。这样,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他们俩虽然争论激烈,但并没有私人恩怨,都是为了工作上的事情。滕代远更注重整体规划,而吕正操则更关注具体实施细节,两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在铁道部,这样的争论并不罕见,毕竟在铁路建设时期,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方案能够被采纳,因此细节上的争论是很常见的。

1958年,因为身体原因,滕代远想辞去铁道部长的职务,并推荐吕正操接任。虽然组织上让他休息,但部长的头衔没有去掉,日常工作先由吕正操负责。到了1965年,吕正操正式担任部长。然而,吕正操后来因历史问题和工作上的不同意见被批斗。有人翻出他在解放战争时的老问题,还利用他与滕代远的争论,试图对他进行打击。

那时候,有人找到滕代远,希望他揭发吕正操。滕代远不愿意,说吕正操为人正直,工作中有些意见不合是正常的,都是为了做好工作,不是因为私人恩怨。那些人不死心,一次次上门劝说。滕代远生气了,说你们硬要把问题归咎于吕正操,这不公平。他还说,吕正操当代理部长时,自己还是部长,铁道部的事也有他的责任,要批评就一起批评。滕代远的话一说出来,那些人就没办法了。

那时候滕代远也没能完全避开麻烦。因为他不愿意配合别人的打压,有些人就对他心存不满,想给他制造困难。幸好有周恩来等人保护他,他没有遭受太大的迫害,坚持了自己的立场。1964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个职位他做了十年。

这个人对自己和家人都要求很严。他从不用自己的权力谋私利,教育孩子要靠自己的努力,不指望他帮忙走后门。他的大儿子滕久翔想靠他帮忙在北京找工作,但他坚决拒绝了。

三儿子滕久明考上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后来被分配到部队担任连长。但滕代远认为他没当过兵就直接当官不太好,所以让他先去基层锻炼。四儿子滕久耕在执行任务时受了伤,部队通知家属去探望。滕代远则派了自己的秘书前去,如果救治无效就按部队的安排处理,如果还有救治希望就全力抢救。

1974年11月30日,滕代远病情加重,临终前在纸上写下“服务”二字。12月1日,他离开了人世,享年70岁。吕正操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难过,他说滕代远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家,他的贡献和品德都让人敬佩。

吕正操在1983年至1988年间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晚年时,他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历,主要概括为三件事:抗日战争、管理铁路、打网球。吕老先生非常喜欢打网球,即使到了90多岁高龄,依然坚持锻炼,心态乐观。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是开国上将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常常提到滕代远对他的帮助,称滕代远是党员的典范。

建国后,滕代远和吕正操两位老革命在铁路建设上争执不断,但他们总能在关键时刻相互支持。这不是什么英雄故事,只是两位为了国家和工作质量,争论得面红耳赤,但在困难时刻仍能坚守原则。一个负责整体规划,一个注重地方实施,各有各的道理,争论过后依然能携手合作。

在铁路刚开始建设的时候,国家还处在起步阶段,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他们之间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大局和细节之间的矛盾。滕代远考虑的是全国的整体规划,而吕正操更关心的是当地百姓的实际需求。这两种思路的碰撞,最终帮助中国的铁路网络逐渐形成。后来,京广铁路通车了,支线铁路也逐步建立起来,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这两个人也不是完人,各自都有性格上的棱角。滕代远性子硬,吕正操直率,但他们心里都惦记着国家大事。他们吵架的时候是真的吵,但那份情谊却是真挚的。现在回想起来,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品格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