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让印度的尴尬暴露无遗。
“印度并不是全球重要角色。”就这么直白。比起惯常的外交辞令,这话简直是一巴掌甩在面门上。配套动作也很到位,特朗普刚刚宣布要对印度征收25%关税,商务操作和心理打击两手齐下,手法一点不含糊。
威胁、羞辱齐上,印度的脊梁骨明显塌了一块。
大家还记得吗?印度这几年可精明着。俄油打折,它大量买进囤积,还专门倒卖成品,赚了个盆满钵满。有的是政策限制别国进入印度市场,有的是高额关税拦着美国、澳大利亚、中国,却又要求人家让利给自己。这些“骚操作”,美国人看在眼里,气也攒了一肚子。
可只要特朗普上台,变本加厉的关税大棒就是让全世界警醒的冰水。美印双边贸易可不是小数目,1000亿美金的蛋糕,印度还享有25%的巨额顺差。现在一下子加25%的新关税,这一下子让莫迪无比头大。
想一想,印度不是没想过硬扛。可美国人直接公开说,“印度其实很早就参与了谈判,但一直拖。”最要命的是贝森特补刀,印度不止自家吃俄油,还倒卖出去。真有点“搬弄是非”的意思。于是全世界都明白了,美国说:你再不乖,我就打到你疼为止。
美国这一通操作,是莫迪吃不了兜着走。别人家的谈判可以拖,25%的关税一旦压下去,那可不仅仅是“被骂不配上桌”的面子问题了,实实在在的钱要赔进去。
这回印度终于怂了,据路透社消息,印度国有炼油企业不吭声地停了俄油进口。这“见风使舵”的速度,堪比世界纪录。
为什么印度转得这么快?其实,表面上看是压力大得扛不住,背后更是实力和筹码差距太大。
一方面,特朗普玩的是硬的,吓唬不到就直接上税收。印度出口依赖美国,一时间还真没得选。美国人嗓门大的时候,印度就得做“小学生”。
另一方面,印度虽大,实际牌面却没几张。美财长一语中的:印度找美国谈判,早早表态,可最后还是一句废话。手里没底气,谈判也只能拖。最后呢?招式练完还是得投降。
印度突然“举白旗”,普京自然不乐意。本来以为印度是个稳定大客户,谁不想多卖点石油?俄罗斯现在正缺外汇,这下重要客户说停就停,吃瘪也是意料之中。
于是俄驻印大使忙着出来灭火,还说普京可能要亲自出席领导人峰会。看得出来,俄罗斯是想稳住大客户,想把气氛拉回来,但收效恐怕真不大。
原因很直接:美国能决定印度生死,俄罗斯却只是个供应商。谁才是真正的“能靠得住的朋友”,这账恐怕连莫迪自己心里都明白。
不过,俄罗斯抱怨归抱怨,总不能拿印度怎样,毕竟客户想跑没人能拦住。只是,这一遭算是给普京上一课:合作对象要选对人。
这时候,把中国拉进来比对,味道立刻不一样了。中美最近谈判就在瑞典进行,美国照样把老套路抬出来,威胁要对中国买俄伊石油搞“二级制裁”。
可中国怎么回应?四个字:“奉陪到底。”就这么直接。还没等美国开完口软硬兼施,后脚贝森特自己都承认:美国对中国买俄油根本没有多少筹码。
中国不怕制裁,印度怕得要命,这高下立判。
这一下俄罗斯看得明明白白——真正的合作伙伴,不仅仅是会签合同和唱高调,更重要的是有本事抗下外部压力。遇到风浪时能扛住的才叫靠得住。
这反过来看,印度暂停俄油进口,不只是“白旗”那么简单,更像是承认了自己的无力。美国用经济霸凌让印度服软,印度“卧薪尝胆”也未必换来主动权。
而中国呢?不仅不怕制裁,而且敢于正面顶上。这才是普京要看的方向。如果俄罗斯真想在国际舞台上深度合作,眼下的印度只能算“权宜之计”,而不是长期保险。
印度今后真的还会倒向俄罗斯吗?按现在这软骨头劲儿,印度很可能还要在“美国脸色”和“俄罗斯便宜”之间摇摆。但这次风险教育课上得结结实实。
普京或许该明白一点,靠谱的朋友,从来都不是关键时刻转身就跑的。
所以,有时候不能只看谁嘴上喊得响,还得看关键时候能不能跟你一起顶住风浪。
这场风暴,印度实在太软,俄罗斯也只能无奈接受。真正考验伙伴关系和战略耐力的时刻,往往就像现在这样,谁是朋友,谁是过客,一眼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