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欧洲人可不太好过,这边刚在白宫拍完合影,那边就在议会里痛骂“太窝囊”;一边喊着要给乌克兰“撑腰”,一边在美国的关税大棒下直打哆嗦。国际政坛的真相,有时候比小说还离谱。你说欧洲软吧,好像也不全是;你说它有自己的主意吧,现实又总给它来个“啪啪”打脸。特朗普的两道“死命令”,把欧洲逼得越来越没退路,连对中国的态度都变得越来越冲。
咱先把这事儿理清楚。8 月的时候,美欧刚宣布了新的贸易协议,美国要对绝大多数欧盟商品收 15% 的关税,可欧盟呢,却拿出 6000 亿美元投资和 7500 亿美元能源订单来 “换太平”。这表面上叫 “平衡协议”,实际上偏得没边儿,让人都怀疑欧洲是不是没带计算器出门。特朗普的威胁可不是说说玩的。8月26日他在社交媒体上明着警告:谁敢对美国科技公司收数字税、搞数字立法,就等着被加征惩罚性关税。
欧洲不服?行,特朗普立马甩出第二道死命令——限制高科技出口,尤其是芯片和先进制造业。别以为这是嘴炮,苹果、Meta已经被欧盟的数字市场法重罚,特朗普的回应就是加关税、断供科技,让欧洲尝尝“以牙还牙”的滋味。法国总统马克龙喊着要反击,说要动用欧盟的反胁迫机制,要对美国服务贸易下手。可实际情况是,美国在服务贸易上对欧盟顺差 1086 亿欧元,欧盟真敢 “下狠手” 吗?
依我看,法国的硬气更像 “嘴上逞强”,欧洲委员会倒是挺清醒,反复说这是能争取到的 “最好结果”,听着更像自我安慰罢了。欧洲的“主权立法”其实挺有想法,《数字服务法》《数字市场法》举着公平的旗子,说没任何歧视,谁在欧盟做生意就得守规矩。可特朗普根本不吃这一套——他不管什么程序,只认拳头。欧盟再怎么讲法律、谈普世价值,遇上美国“关税加罚+高科技断供”的组合拳,立马就露了原形。
更讽刺的是,数字法本来想管住美国巨头,结果反倒让欧盟自己的产业链和投资环境更被动。美国用市场和技术掐住了欧洲的命脉,欧洲敢不敢真跟美国翻脸?答案大家心里都门儿清。再看俄乌战场,欧洲总觉得自己是“主角”之一,结果却成了尴尬的配角。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高调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说欧洲多国正计划向乌克兰派兵,等冲突结束后去维和。这听着挺激进,其实更多是刷存在感。
别忘了,8月18日美乌欧领导人在白宫见面,驻军方案说白了就是欧洲出兵、美国搞后勤。可俄罗斯会怎么回应?欧美谁能保证安全?更尴尬的是,特朗普根本没把欧洲当回事,他习惯直接跟普京打电话谈,欧洲领导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能去白宫“打卡”,盼着能分点话语权。连欧洲自己的头面人物都看不下去了。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直接怼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派兵提议:你要是真有本事,自己戴头盔、穿防弹衣、拿上枪去乌克兰啊。
波兰、罗马尼亚、克罗地亚等国更是明着反对派兵,欧洲的“团结”到了关键时刻,就成了“各管各的”。这边欧洲还在为援乌吵个不停,那边美国和俄罗斯已经私下通了好几回电话,乌克兰的命运,欧洲根本插不上几句话。欧洲想“刷存在感”的努力,多半是自我感动。要说欧洲一点反击措施都没有,那是不懂欧盟的 “表面功夫”。
欧盟委员会一边加快和拉美南共市的自贸协定,一边想改和墨西哥的贸易协议,搞供应链多元化,想少依赖美国。可这些新市场真能顶上美国吗?悬!法国、波兰不少国家担心自家农业被南美冲击,牛肉配额、保护关税全摆到了台面上。欧盟内部的分歧已经到了 “没法调和” 的地步,协定能不能批下来,还得打个大大的问号。欧洲对外想搞 “多元化”,对内却连统一的声音都凑不齐,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也是让人觉得无奈的地方。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