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大国最近办了场声势浩大的历史纪念活动。那段苦难岁月,那些为和平牺牲的先烈,我们都记在心里。不忘过去,才能好好珍惜现在,一起奔向未来。
全球的目光都投过来了,这不光是回顾历史,更是向世界宣告我们的决心。可这边活动刚落幕,那边日本就急匆匆地跳出来回应了。
他们的高级官员说,一直在关注,但对我们办活动的“意图”嘛,不予置评。还特意强调,日本绝不会再打仗,二战后一直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牌,打得有点假
这种话听着好像挺中立,可细品起来,藏着的心思可不简单。很多人都觉得,日本的回应才不是单纯想说“我们爱好和平”。
他们说一套做一套,这和平宣言听着就有点悬。你说要走和平路,可实际行动呢?日本官员嘴上老挂着“战后坚持和平国家之路”,“绝不再打仗”。
这几乎成了他们的招牌。但看看他们这些年的动作,和平主义的牌坊快立不住了。防卫预算一年比一年高,自卫队的权力越扩越大。
他们还一个劲儿地搞新式武器。全球人民都看在眼里呢。更有意思的是,活动还没开始,日本就悄悄跑去跟一些欧洲、亚洲国家打招呼。
劝人家别来参加。理由是啥?说我们“过度聚焦历史”,还“反日色彩浓厚”。好家伙,自己心里有鬼,看谁都像在说自己。
活动期间,他们还跑到争议岛屿附近搞无人机巡逻。这不就是明摆着告诉大家,他们说一套做一套吗?
嘴上说着和平,手上却在搞小动作,这和平承诺,在真金白银的军费和外交搅和面前,显得多苍白啊。
日本政府心里也苦,既要安抚国内那些右翼分子,又得在国际上装出一副好人样。这种左右为难,搞得他们在历史和军事问题上。
立场总是模棱两可。结果呢?非但没打消大家的疑虑,反而让“和平国家”这块招牌,摇摇欲坠。
历史的遮羞布,越扯越薄
日本对历史的态度,其实藏着他们深层的地缘政治焦虑。看看他们的历史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成“南京事件”。
把“慰安妇”说成“当时女性相关工作”。这不是明摆着想玩文字游戏,淡化自己的侵略史吗?官方场合,他们也从来不说“侵略”。
不说“道歉”,只会用“战争悔恨”这种模糊的词,就是想逃避责任。更别提那些特定日子里,首相和一堆高官去拜靖国神社了。
这在受害国人民看来,就是没有深刻反思,就是不尊重。国际社会也因此质疑,日本到底是不是真心悔过。
网上很多人都在问,他们是不是怕自己的侵略史被全世界记住?是不是想掩盖些什么?专家们一针见血地指出。
日本就是担心这次纪念活动,会让大家又想起他们的侵略史。这会让他们“战败国”的标签更醒目,同时也会提升我们“战胜国”的国际话语权。
这种“我是战败国,你是战胜国”的身份顾虑,才是他们心里最深的疙瘩。把我们的纪念活动说成“反日”,这简直是典型的偷换概念。
颠倒黑白!他们还对我们日益增长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感到不安。区域力量格局变了,战略上自然就焦虑。
所以,日本现在的这些表现,就是“历史负罪感”和“战略焦虑”搅和在一起的结果。这种纠结的心情,让他们面对历史时不敢坦诚。
在国际舞台上更是别扭得很。
世界在看,谁在演戏?
就算日本在活动前各种外交阻挠,也没拦住全球的目光。112个驻华使馆、10个国际组织,还有160多位外交官都来参观了展览。
俄罗斯总统、塞尔维亚总统、柬埔寨国王,这些国家领导人都亲自出席了。这说明啥?说明国际社会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大家心里都有数。历史的教训不能忘,和平才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国际上的专家和普通民众,对日本这种“模棱两可”甚至“偷换概念”的历史态度。
那真是批评得一点不留情面。都说这样下去,他们会把自己逼上道义的孤岛。想想德国总理勃兰特在华沙那一跪,成了历史和解的榜样。
可日本呢?在历史问题上,他们正把自己推向风口浪尖,成了众矢之的。一个真正坦荡的国家,是不会有这些小九九的。
可日本偏偏反着来。他们现在的历史态度和军事动作,无疑给两国关系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也给整个地区的和平稳定,埋下了长期的隐患。
我们外交部发言人说得很清楚,办纪念活动,就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如果日本真的想维护地区和平稳定,那就请拿出更坦诚。
更负责任的态度来面对历史。别再搞那些危险的动作了,好好遵守和平宪法,用实际行动去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
说到底,路该怎么走?
搞历史纪念,不是为了延续仇恨。是为了警醒后人,好好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直面过去,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这就像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也是对日本遮遮掩掩历史的最有力回击。我们真心希望日本政府能早点看清形势,用实际行动来改善两国关系。
为地区和平稳定做点贡献。这才是让地区长久和平繁荣的关键,而不是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一个建立在正视历史、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区域关系。
才是我们大家真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