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三款各异的歼-20战斗机组成空中梯队,齐刷刷地飞越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作为我国首款五代战斗机,歼-20自2011年首次试飞以来,经历了多次版本升级。在基础型号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至少歼-20A和歼-20S两个新款式。
通过央视的直播画面可以看到,歼-20A相比最初的基础型号,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明显的强化和改进。
歼-20A在座舱盖后部新增了一个与座舱盖平滑衔接的“鼓包”结构,这样一来,不但改善了舱盖和机身之间的气动过渡,减少了超音速飞行时的激波阻力,还利用鼓包内的空间装了各种电子或光学设备,整体提升了战机的态势感知能力。
歼-20A在机体结构中大量增加了吸波材料的使用比例,特别是在腹鳍这些低载荷部位,几乎整个腹鳍都用吸波材料做的。这一变化大大减少了这些部件对雷达反射截面积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整机的隐身能力。
歼-20这块区域原本只在前面装了透明光电窗口,后半部分是封闭的结构。这设计主要用来进行空中监视和打击,对地、对海的探测能力比较有限,也能看出它最开始是偏向于空中战斗的任务。
在歼-20A上,这套传感器换成了类似F-35用的AAQ-40光电瞄准系统(EOTS)那样的型号,达到了全方位光学窗口的开放效果。
这番升级,大大提升了歼-20A对地面和海面目标的识别与打击水平,也意味着歼-20系列不再只是单纯追求空中优势的机型,而是在逐渐转变成功能更全面、任务更多样的多用途作战平台。
和在歼-20基础上经过一定改良的歼-20A相比,双座的歼-20S虽然也是从歼-20平台演变而来,但它放弃了以往双座型用作同型教练机的思路,改动远不止外形上的单座变双座,增加一个飞行员这么简单。
实话说,歼-20S除了拥有歼-20和歼-20A的空中和海地打击实力外,还多了一项在战斗机圈里算是独一份的本事,那就是可以变身空中指挥和决策的平台。
歼-20S的指挥和决策能力可不仅仅局限在“增加一个飞行员来控制无人机”这个“听起来熟悉”的层面,而是要广得多,深得多。它在空战中的指挥和决策职责,更像是个“前线指挥官”,掌握全局,统筹作战局势。
因为空战中的信息太多又变化莫测,一个飞行员实在是精力有限,没法把所有的空战情报都看得清清楚楚、处理得妥妥帖帖,于是就考虑增加另一名飞行员来帮忙补充。
空战这事儿,时效性简直爆表,变化快得让人难以跟上,局势和信息更新的速度快得用秒来算。对双方来说,越早掌握到新的动向,就能比对手更快反应,调整策略,从而占据有利位置。
传统的态势感知和指挥决策,主要靠预警机这类大型空中管制平台来支撑。不过,这些平台因为体型庞大、信号特征明显啥的,战场上存活率相对低一些,基本都躺在后方位置,不怎么靠前。
这就让预警机的信息更新速度比起在前线飞的飞机要慢不少,一旦没跟上形势变化,可能会陷入部署滞后的尴尬境地,甚至还会误导我方战机,搞得自己陷入危险的局面。
对于歼-20S这一款由隐身五代战斗机演变而来的指挥平台来说,它自己具备“高隐身”、“高机动”以及“高空高速”等提升生存能力的特点,和预警机比起来,明显强了不少。
歼-20S能放得更靠近前线,第一时间收集最新的空战信息,然后根据现场形势迅速作出判断,把指令传到有人战斗机和无人机上,让它们执行任务。在面对还停留在传统态势感知体系的对手时,由于他们无法第一时间更新信息,来不及调整部署,歼-20S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因此,歼-20S和其他五代机平台没法比,它的性能已经超出了五代机的范畴,甚至可以说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五代半战斗机。
当然,把五代机从单一的任务执行者转变成指挥着这样的先进设想,不只是中国在想,美国那边的大洋彼岸也有类似的思路。
早在2017年,美国就提出了“马赛克战”的构想,其中一个点子就是让升级后的F-35,即Block 4项目的机型,来取代预警机的任务,成为整个体系的指挥核心。
这个念头比起中国的方案更加大胆,美国的设想是,F-35 Block 4不需要像歼-20S那样改成双座,两个飞行员一起做指挥和决策。美军觉得,借助人工智能的帮助,F-35 Block 4或许可以由单人操作,甚至代替飞行员来做决策。
从技术角度来看,用AI来帮忙做决策,确实比舔人手来决策更先进一些,但光是理论这么说,实际操作可就差得远了。
美国对AI产业的前景估得挺乐观的,实际上到现在为止,美国的机载AI系统还只是在技术验证阶段,啥时候能真正用上,还是个未知的事。
与此同时,按照原定安排本该提前完成的F-35 Block 4项目,由于子系统迟迟交不了货,已经拖到2031年才可能完工。原本美好的蓝图,在如今这烂摊子似的项目进度面前,也只能变成了个梦。
中国实事求是地看待AI的发展水平和现实需求,按“先能用,再好用,最后领先”这三个阶段逐步推进,选的也是最快能落地的途径,就是增加一名飞行员,两个人一起做决策。
就在美国还在为项目进展发愁的时候,中国的歼-20S已经顺利加入了部队,并在九三阅兵中露脸亮相。
歼-20S一旦列装部队,解放军空军也能在实战中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提出改进建议,推动科研人员加快歼-20S的升级换代,逐步实现从“能用”到“好用”,最终达到“领先”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