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教练那表情,真让我觉得他们现在心情比我还糟糕。你说,这场“瑞典大满贯”,刚开始没两天,男队就像撒胡椒粉似的,连失两员大将,真叫人看得心惊肉跳。林高远和向鹏这样的主力都挂了,让人觉得未来就像悬在空中的弩弓,紧绷着,随时可能放箭。
实话实说,国乒男队的现在局势,没得挑。你想想,最近这两年,乒坛风云变幻,谁还能给你保证绝对优势?提起林高远,很多人都说他一直“只输不赢”,倒也不假。去年仁川赛双杀状态令人振奋,后来太原赛一度闯进四强,还能给点希望,结果呢?在瑞典这次开赛,第一轮就碰到西蒙高茨,真是硬茬子。西蒙那速度、反应,难怪很多国内选手都得吃瘪。林高远的状态,似乎还在“恐惧期”,没有堆积起强势,只能慢慢摸索。赛后,他摇头太可惜了,眼神里透着遗憾,好像觉得离自己的预期差得远。正如有人说的,他输的不是技不如人,而是那份自信。
再看向鹏,刚刚在仁川赛拿下冠军,状态杠杠的。结果到了太原、瑞典,感觉像打翻了调味瓶,机会多了,却找不到味道。你别说,这次他应对奥恰洛夫还算拼命,但明显疲惫不堪。那一次次挥拍,偶尔还带着焦虑,大概他也知道自己没有完全在状态了吧。尤其是在输掉第三局后,脸色都变了,输得不像是“愿意”,而像是“拼不动了”。不过有人说,他挺拼的,毕竟那场比赛打得挺硬。可惜啊,咱们没有看见一个稳稳的胜利,也没有看见一个善用机会的队友。
这里不得不提,下半区的梁靖崑和林诗栋。梁靖崑伤愈复出,大家都在猜测他的身体恢复情况。他到底恢复到什么程度?我估摸着,能进入决赛,就已经算状态不错了。你知道,要是身体还没调动完全,怎么还能拼出那么多硬仗?这次瑞典,他的表现一定会成为焦点。至于林诗栋,身兼三项,体力能否撑得住?这个问题别说我,教练组都在暗暗打算盘,一边安排比赛一边观察数据。林诗栋的韧性,完全看得出他比别人更需要“耐力与耐心”。他能不能抗住压力,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整个男队,现在就像个“平庸的拼盘”。没有谁能真正地拉开差距,没有哪一人能稳定输出领先技术。你看,过去那批“打得漂亮”的顶尖选手,逐渐被追得越来越近。有人说,男队没有任何优势,你别说得太绝对,只是还没有展现出来。大家都在尽力,谁能靠拼劲赢,谁就真能坐到“榜眼”位置。
提到大家都在聊,梁靖崑身体恢复怎么样?我个人觉得,他能走到决赛,说明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毕竟,要是状态还没调整到位,也许允许他还在“迷茫”阶段。反观,男队目前暴露出来的危机,是真的让人觉得心寒。没有绝对的技术优势,还在拼“狼性”,这其实挺可悲的。你说,这样的队伍还能有多大作为?是不是得靠“拼猴子”式的精神撑一撑?但这你还敢打包票吗?
我昨天看到一些媒体还在大力吹国乒男队的“韧性”,说比赛中拼劲十足,实在不禁一阵苦笑。拼劲好归好,但有几点没说清楚。比如说,运动员拼得再死,也未必能弥补技术上的差距。会不会教练更该考虑,从基础上提升?毕竟,靠“狼性”拼到了头破血流,也未必能赢得漂亮。况且,像梁靖崑这种复出,身体到底到什么水平?如果真能稳住不掉链子,那还能算是“危机行业”,说到底都是“坚持”跑出来的。
看到这些,想起了一句老话:男队的当然不是靠打硬仗长大的,也不只是靠拼命三郎。乒乓球也是技术,是智慧。结果在瑞典赛上展现出来的,不是怕了,而是“能打的都在拼了”。可是拼归拼,谁还能站到顶厢?大赛的套路谁都懂,技术差点的,就算拼得再拼命也难免被压制。看来,估计有人嘴上还在说“加油”,心里暗暗在想: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还是说,下次还会有谁买账?
这些天我都在想,国乒男队到底还剩啥底牌。好像兵不血刃了,成天靠热血拼死拼活。本来以为年青队员会逐渐接棒,结果……还是那句话,只要一个大赛,没有绝对优势,谁都可能掉队。也许这就是现实吧,铁打的队伍,流水的选手。你说,下一次会不会有人站出来,改变局面?反正我是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