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这句响彻南海的呼叫,至今仍深深印刻在中国人的记忆中,每当提及,莫不令人动容。这样的惨痛教训让中国下定决心,持续加大对海上军力的投入。多年来,中国海军实力持续跃升,如今舰队总吨位已大幅超过以往长期霸占海权的美国,仅军力整体规模一项,就被国际评定为全球第二,距离追赶世界头号强国的目标已近在眼前。
在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进行试航之际,人们却注意到舰上高挂一面酷似日本国旗的旗帜。事实上,这一景象并非孤例。2020年,中国下水的075型两栖攻击舰首次海试时,也曾悬挂类似旗帜。许多国人对此颇感疑惑:强势中国为何要用他国国旗标记自己军舰?
这面旗帜严格来说并非日本国旗,而是国际海事通讯系统中的信号旗。尽管它与日本“红日旗”在色彩布局上相似,但样式却迥然不同,比如日本国旗为方形,而信号数字“1”旗则是梯形。通常,舰艇在海试期间会悬挂包括这面旗帜在内的三面信号旗黄十字旗、红白相间旗以及代表数字“1”的红圆旗。这三者共同组成“RU1”,其国际含义是“正在进行测试”,用以告知其他航行船只和相邻国家,防止误会和摩擦。此种信号自海上军事体系诞生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海军海试的通用惯例。
中国目前的海事旗语体系已高度完善。以军舰为例,相关信号旗共有46种样式,包括字母旗、数字旗、代旗、应答旗以及执行旗、方向旗等类别。其结构以英语信号体系为基础,字母旗对应26个英文字母,数字旗覆盖0至9;三角形代旗则用以信号的临时补充,每次发报只能用一次。应答旗表示一轮通讯结束。其他如执行旗、方向旗等,则在国际交流或特定航行时启用,确保行动的合规和顺畅。
即便各类无线电及卫星通讯手段已经普及,但在海军作战和特殊情况下,悬挂信号旗依然不可替代。比如在执行护航任务,或者应对海盗等突发事件时,军舰需要保持无线电静默以防暴露位置,这时旗语作为隐蔽、快捷的通讯方式便派上了用场。信号旗还可以快速向外界标示身份或通告意图,比如明确告知对方本舰隶属国籍、避免无谓冲突。至于外宾来访等非战斗情境,舰船会满旗迎接以示欢迎,不过要求不能使用类似于来访国国旗的旗帜,防止引起误解。海事旗在实际作战中虽然不表明攻击或空袭意图,在国际法框架下,要实施实际武力行动仍需正式通知对方国家,并不能完全凭旗语动作行事。
追溯旗语的渊源,其形成可上溯至17世纪的英国商船,当时船只为方便交流,开始在桅杆上悬挂特别符号。此后,各国逐步采纳并加以完善。最初,各国间虽然制度未统一,诸如白旗投降等旗语约定已具全球共识。甲午战争时期,中国海军也广泛使用旗语与各国交流。但实事证明,仅靠旗语约定并不能保证所有国家遵守底线。例如丰岛海战,日本舰队曾屡次不宣而战,擅自发动袭击,公然违背国际公约。1894年,清政府为协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而派遣军舰北上。返航途中,北洋舰队突遭日本军舰偷袭,对方未悬挂任何旗帜,造成中国海军惨重损失。甚至在逃亡途中,济远舰曾先后麾挂白旗与日本国旗,却依然无力阻止追击,最终凭借反击才得以脱隙。
近些年来,通过海军建设的不断壮大,中国已不再是十九世纪末无力自保的国家。根据美国知名军事网站数据,目前中国海军力量位列世界第二,和美国仅有大约1.3%的差距。若以舰队总吨位计,中国已实现对美国的超越。这样的成就源于无数次挫折与奋进,其中“81192”这串数字,始终是中国装备研发与维护主权的强烈动力。海上力量薄弱时,我国不得不眼睁睁看着美国入侵本国领空,甚至让日本胆敢窥觑钓鱼岛。今日的中国海军早已今非昔比。
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在2012年正式交付,结束了中国没有航母的时代。这艘曾属于苏联的退役舰最初只是一个空壳,由民企董事长徐增平以经营海上娱乐场所为名买回。到达大连后,辽宁舰几乎需要重建,技术起点极低,西方又百般设限,但中国没有放弃。从零起步,历时十余年,第一艘国产航母终于问世,为海军现代化和编队作战奠定了基础。而中国也从辽宁舰的建造获得宝贵经验,随后自主研发“山东舰”,并于2019年底投入使用,完全实现核心技术本土化。自此,这类舰船不再依赖外方技术,亦不用再为遭遇技术封锁而苦恼。中国海军的航母事业不断攀升,继“山东舰”“辽宁舰”之后,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也已于2022年下水。
截至目前,中国已拥有三艘现役航空母舰,海上作战能力处于全球领先行列。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虽历经波折,但每一次突破都凝聚着不屈的民族意志从旧中国的被动防守到今日的大国海权,再也无需为屈辱历史买单。
参考数据与史实均来源上述可靠信息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