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距离中国制造核导弹的地点,只有一个小时航程。”
特朗普这话一出口,石破天惊。他访问英国时,对着媒体就这么大大方方地把底牌掀了,说美国正琢磨着怎么把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给弄回来。理由?不是为了阿富汗,而是为了中国。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几年前从阿富汗连夜撤离,把价值几百亿美元的装备扔得满地都是,搞得灰头土脸的也是美国。怎么一转眼,那个被他们自己称为“帝国坟场”的地方,又成了非回去不可的香饽饽?这出回马枪,唱的到底是哪一出?
巴格拉姆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就像一个遥远的战争符号。想当年,美军以反恐的名义开进阿富汗,把这里从塔利班手里夺过来,砸下重金,硬是把它改造成了一个能起降B-1战略轰炸机和C-5巨型运输机的庞大堡垒。高峰时期,四万多美军驻扎于此,俨然一个海外的军事重镇。可到了2021年,美军走得匆忙,连灯都没关,把这个基地几乎是“送”还给了塔利班。如今,那里据说已经成了另一番光景。
特朗普那个“一小时航程”的说法,听起来挺唬人,似乎一下子就扼住了什么战略咽喉。可稍微懂点军事的人听了,恐怕只会觉得有点哭笑不得。都什么年代了,还以为战争是玩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游戏?中国的国防体系早就不是二十年前的样子了,完善的防空反导网络摆在那里,多样化的威慑手段也不是吃素的。一个孤零零的空军基地,就算贴得再近,在现代战争体系里也极易成为首轮打击的活靶子,想形成绝对优势,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他那番话,与其说是说给中国听的,不如说是说给美国国内那些强硬派势力听的。通过塑造一个外部的强大对手,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形象,这套玩法,他实在是太熟悉了。
把视线从军事层面移开,看看地缘政治这盘大棋,事情就更复杂了。阿富汗那个地方,被称为“亚洲心脏”,不是没道理的。它正好卡在中亚、南亚和西亚的十字路口。美国如果真的重新把钉子扎回巴格拉姆,整个地区的平衡都会被打破。
中亚那几个“斯坦”国,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各大国之间维持着独立和稳定,最怕的就是家门口再生事端。美国的军事存在一来,必然会让他们感到不安。而南亚那边,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挨着,美国的任何动作都会直接影响到它的安全和外交。印度呢?也绝不会坐视不理,肯定会重新评估自己在地区内的策略。这一下,整个区域都会因为这个基地的变动而变得神经紧绷,暗流涌动。
当然,特朗普这个想法在美国国内也远非一片叫好。先不说政治上这种出尔反尔的行为多么尴尬,单说实际操作,就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想重新控制巴格拉姆?行,派多少兵力去?几万人的部队部署,每天消耗的军费就是个天文数字。基地的设施早就破败不堪,重建和维修的钱谁来出?后勤补给线怎么保障?
更要命的是,如今的阿富汗可不是美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了。塔利班会轻易把到嘴的肉再吐出来吗?基地周边的各种武装派别,会不会把重返的美军当成新的袭击目标?这些问题,每一个都足以让人头疼。这已经不是一个战略选择题,而是一个会把人拖入泥潭的无底洞。
说白了,重新夺回巴格拉姆,更像是一个服务于竞选的政治口号,一个画给支持者看的大饼。它利用了人们对国家安全的焦虑,也迎合了部分人“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强硬心态,但在现实层面,却是一个缺乏可行性的战略妄想。
在全球化的今天,用冷战时期的思维去处理国际关系,试图通过军事基地来威慑别国,这种做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世界早已不是那个样子。
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就像一个幽灵,飘荡在帝国的坟场上。有人想把它重新唤醒,却似乎忘了自己当初为何要亲手埋葬它。这出戏,究竟是演给谁看的,或许只有表演者自己心里最清楚。至于观众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