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帅当年要是眼花挑错人,咱们的银幕记忆,恐怕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那会儿是七十年代末,整个国家都憋着一股劲儿,又有点儿迷茫。伟人刚刚离去,人们心里头空落落的,像是少了主心骨。那时候放个露天电影,只要片头有新闻简报,哪怕银幕上闪过一秒钟毛主席的镜头,底下的人群都能立马安静下来,眼神里全是复杂的感情。
时间一长,上头的大人物们就开始琢磨一件事了,一件天大的事:怎么在银幕上,让伟人的形象“活”过来?
这活儿,可真不是闹着玩的。找个演员来演,听着简单,可那是谁?是毛主席。别说长得像不像,光是那股子神气,那份指点江山的气度,你上哪儿找去?找个演员化化妆,粘个痣,就能糊弄过去?那也太小瞧全国人民的眼睛了,更别提那些跟着主席南征北战过来的老帅们了。
这事儿就这么压在了叶剑英元帅的肩上。叶帅是谁啊,那是经过大风大浪的,看人一看一个准。可这回,他真犯了难。
全国范围内,一场声势浩大的“寻人”行动就这么悄悄展开了。从各大文工团、电影制片厂,到犄角旮旯的地方剧团,甚至还有人从工厂和部队里被推荐上来。前前后后,送到叶帅案头的照片,据说有二十多张。这些人,多多少少,都跟主席有那么几分神似。
叶帅把自己关在屋里,一张一张地看。他看得极慢,极细。这不是在选演员,说白了,他是在为一段历史,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找一个合适的载体。他得对历史负责,也得对观众心里那份沉甸甸的情感负责。
照片翻了一遍又一遍,他始终没点头。旁边的人大气都不敢喘。直到一张黑白照片递到他眼前,叶帅的眼神,噌地一下就亮了。他把照片拿近了,又放远了,嘴里轻轻“哎”了一声,像是见着了久违的故人。
他把照片递给身边的耿飚,那时候的国务院副总理。耿飚凑过来一瞧,也乐了,那是一种老战友之间才懂的默契和欣慰。他拍了拍叶帅的胳膊,说:“我看行!不光形似,主要是那个精神气儿,对路!”
两个老革命家,就这么对视了一眼,这件悬了许久的大事,算是有了着落。
照片上那个人,叫胡诗学,部队里大家都叫他古月。昆明军区文化科的一个干事,湖北人。一个地地道道的军人,压根没正经演过戏。命运这东西,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它选中了你,你躲都躲不掉。
消息传到古月耳朵里的时候,他自己都懵了。让他演毛主席?开什么玩笑。他对着镜子照了半天,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像。可军令如山,组织上的决定,哪有他讨价还价的余地。
他被一纸调令叫到了北京。真正开始准备的时候,他才晓得这个任务有多重。形似只是第一关,最难的是“神”。主席的音容笑貌,已经刻在了几亿人的脑子里。他抽烟的姿势,他走路的步态,甚至他那带着浓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话,哪一样不是学问?
古月这人,身上有股子军人的倔劲。他把自己关起来,找来了几乎所有能找到的主席影像资料,一遍遍地看,一遍遍地模仿。还不止这些,他搜集了六百多张主席各个时期的照片,贴满了整个房间的墙壁,抬头看,低头也看,吃饭看,睡觉前也看,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
为了抓住主席生活中的细节,他还专门去拜访主席的女儿李敏、李讷,还有身边的工作人员。人家怎么拿筷子,怎么端茶缸,平时有什么口头禅,他都拿个小本本,一笔一划地记下来。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这是笨鸟先飞,不多下点功夫,交不了差。”
可最大的折磨,还不是这些。是化妆。古月的皮肤,天生对酒精过敏。可那个年代的化妆品,油彩、定型水,里头哪能没酒精。每次上妆,就像是往脸上刷一层辣椒水,又痒又疼。戏拍完了,一卸妆,额头、脖子立马红肿一片,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溃烂。
化妆师看着都心疼,劝他要不跟导演说说。他总是摆摆手,憨厚地一笑:“没事儿,忍忍就过去了,不能耽误拍戏。”这份罪,他一受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他生命终结。
1981年,电影《西安事变》开拍。这是古月第一次在银幕上正式扮演毛主席。开拍第一天,片场里站满了人,很多都是当年跟着主席干革命的老同志。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那眼神里,有期待,有审视,还有一丝丝的怀疑。
古月心里头也打鼓,手心里全是汗。可当他穿上那身灰布军装,导演喊下“开始”的那一刻,他一抬头,眼神里那股子运筹帷幄的沉静和自信,一下子就出来了。片场瞬间就安静了,那些老同志们看着他,眼眶都红了。一个老战士拉着导演的手,声音都颤了:“像,太像了!不光是脸,那股子气势,就是主席!”
从《西安事变》开始,古月一发不可收拾。他这一辈子,在银幕上先后84次扮演了毛泽东,成了当之无愧的“主席特型演员第一人”。他把自己的后半生,几乎都献给了这一个角色。
这份荣耀背后,是巨大的牺牲。他很少有时间陪家人,自己的生活完全被打乱了。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人围住,人们不是叫他古月,而是激动地喊“主席”。他有时候也觉得恍惚,镜子里的人,到底是胡诗学,还是那个他扮演了一辈子的伟人?
说到底,叶帅当年的那一眼,看中的绝不仅仅是一张相似的脸。他看中的,是古月身上那股子军人的忠诚、质朴和能豁出去的“傻劲”。他知道,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扛得住这份荣耀,也吃得下这份苦。历史的重担,从来都只会交给那些真正能把它扛起来的肩膀。
有时候我总在想,历史的偶然性真的挺有意思。要是当年叶帅多犹豫了一秒,或者那张照片恰好被压在了最底下,那么我们今天对于伟人银幕形象的记忆,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可能吧。但历史没有如果,它选择了古月,古月也用一生,完美地回答了历史的这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