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然基金的活动现场 北京初秋的风还带着一点燥 会场外的梧桐叶子沙沙响,像是在替人紧张。。
镁光灯照常闪烁,慈善拍卖还在进行 可全场的焦点却不在那幅拍出八万的水墨画上。。李亚鹏牵着李嫣走进来的时候,没人说话 但空气好像一下子安静了。。他穿着一件深灰夹克,没打领带,头发有点乱,像是刚从哪个山里讲课回来就赶过来了。。
而李嫣 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躲在爸爸背后的小女孩了 她挺直了背,冲镜头轻轻挥了下手,那动作不张扬,却让人觉得——**这孩子 真的长大了**。
有人说,李亚鹏这些年像是从娱乐圈蒸发了 其实他没走远,只是换了个活法。前些年在云南盖书院,在新疆搞文化项目 赔了不少钱 也挨了不少骂。可你要是真去他待过的地方走一圈,会发现当地人提起他 不叫“李老板” 也不叫“王菲前夫” 就叫“李老师”。有个在书院做过义工的年轻人跟我说 有回下大雪,路封了 李亚鹏自己开车送学生回家,一路开了八个小时,中途还帮人推车。他说:“他不是作秀的人 就是有点轴,认准的事非得做完。”
这次嫣然基金重启,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怎么又是他?可你要是知道这个基金是从哪年开始的,就会明白 对李亚鹏来说,这不是“复出” 而是回家。**2006年 李嫣出生,唇腭裂 他和王菲抱着孩子跑遍国内外医院,最后决定自己动手,为所有这样的孩子做点事**。那会儿明星做公益还不像现在这么“标准化”,没有PR团队,没有热搜策划,就是俩人一拍脑袋:“咱们搞个基金吧。”结果一搞 就是十几年。中间风波不断 审计、质疑、退捐,可基金没倒 像棵老树,根扎得深,风吹得再猛 也只是摇晃几下。
那天李嫣穿了条黑色裙子,没戴什么大牌首饰,脸上化了淡妆 但最打动人的是她的眼神——不躲 不媚 也不刻意坚强 就是平静地看这个世界。有个记者后来跟我说,他拍了上千个明星,头一回遇到孩子在镜头前不摆姿势,反而转头问爸爸:“这些人是不是累坏了?站了这么久。”这句话没上热搜 但我听了心里一颤。**我们总以为星二代活得光鲜,可其实他们比谁都早学会察言观色,而李嫣的可贵,是明明看透了,还愿意保有一份天真**。
活动快结束时 李亚鹏上台说了三分钟话。没稿子,声音也不大 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他说:“十年前 我们想的是怎么让孩子们‘修好’;现在 我们想让他们‘敢笑’。”台下有人抹眼泪。我知道这话不是随便说的。我朋友的孩子就是嫣然基金救助的 术后恢复很好,但上小学时总低着头,不敢张嘴说话。他妈带她去复查 医生让她对着镜子笑一次 她试了十几次才敢咧开嘴。后来她妈妈在微博私信李亚鹏 说:“谢谢你,让我女儿终于不怕照相了。”他回了两个字:“该谢你。”
其实谁都知道,做公益不是靠情怀就能撑下去的。嫣然这些年能活下来,靠的不是明星光环,而是一群默默做事的人。有个护士长跟我讲 有年冬天 李亚鹏半夜打电话来,说新疆有个孩子术后感染 问能不能派专家过去。医院说风险大 他二话不说:“那我跟你们一起去。”最后真去了 待了十几天 天天蹲病房。护士们说他不讲究,袜子反着穿 吃饭抢最后一块馒头 但对孩子特别耐心,一遍遍教他们发音。**你说他是父亲也好,是发起人也罢,可那一刻 他就是个不想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的普通人**。
现在李嫣站出来了 不是代替谁 而是以自己的方式继续这件事。她在社交平台上写:“我的嘴唇不是缺陷 是我看世界的角度。”这话要是别人说,可能觉得矫情 可从她嘴里出来,你就信了。李亚鹏在台下看着女儿 眼神里没有骄傲 也没有补偿 只有一种“我女儿比我强”的安心。散场时 我没拍到什么大场面,只看见他轻轻拍了拍李嫣的肩,说了句什么 她笑着点头,两人一起走进夜色里。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像一对再普通不过的父女。
【以上内容均来自网络资料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