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问你个问题,你有没有注意到,每次中国一亮剑,外面立马风向就变了。波兰这事就是个典型:9月12日一纸禁令,把中欧班列掐断,几百列车卡在口岸,硬生生把中国和西欧的陆上贸易砍掉七八成。
更讽刺的是,波兰本身是最大受益者,马拉舍维奇这个本来没什么存在感的小地方,就是靠班列变成了国际枢纽,带动了就业和经济。结果呢,说关就关,一副要挟的姿态。
我当时看数据,真是替外贸企业捏一把汗。2023年中欧班列一共开行1.7万列,运送190万标箱,同比增长6%,其中90%以上都要经过波兰分拨。
你说这种通道要是突然断掉,影响能小吗?很多出口德国、法国的货,一下就没路走。中国那边第一时间递出了橄榄枝,还谈了稀土出口许可,结果波兰转身继续封锁,典型的前脚握手后脚下绊子。
可戏剧性的是,几天后风向来了个大反转。9月23日凌晨,中国的“伊斯坦布尔桥”号从宁波舟山港出发,走北极航线去了英国,全程18天,比马六甲加苏伊士少12天,还比中欧班列更快。
这条航道筹备了12年,一开通,就等于把欧亚贸易格局彻底改了。从此中国手里多了一张牌:海上有马六甲和苏伊士,陆上有中欧班列,现在再加一个北极航道,保险套到三层。
我查了一下,北极航线之前不是没人想开,而是地缘政治太复杂。北极看似冰天雪地,其实是各大国博弈的焦点。俄罗斯早就把北极航道视为战略命脉,美国和北约则担心俄中联手拓展影响力。
加上气候问题,以前一年只有7到10月能跑,其他时间全是冰封。近几年因为冰川融化,挪威、丹麦这些国家都在测试全年通航的可能性,一旦“四季航道”成真,商业价值就是万亿美元级别。
波兰这一怂,其实是算清楚了账。它靠卡位吃饭,可一旦北极航道通了,它的战略价值就被稀释。你想,货直接走北冰洋18天到英国,再分拨到西欧,比过境波兰更快更稳。
要是企业尝到了甜头,波兰的地缘红利不就没了吗?所以它必须松口,不然就会被边缘化。
这里有个细节挺耐人寻味。中国一直强调航运即国运。
看苏伊士运河当年让英国崛起就知道通道意味着什么。现在北极航道开通,背后是中国的全球利益已经大到没法再被动挨打。再加上中国船东、港口、造船业这些年大规模投入,才能真正把这条路跑通。全球前10大港口有7个在中国,这是货物量和航运能力的底气。
我在想,如果未来北极航道能做到全年开放,那对欧洲的格局会是怎样?德国还会不会那么依赖陆上班列?波兰是不是连谈判筹码都没了?这就不是一条航线的问题,而是把欧洲对中国的依赖重新洗牌。
你说,这种局面下,中国还需要忍吗?#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