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成链 金融智变——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中信实践观察
新华网北京8月27日电 题:聚星成链 金融智变——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中信实践观察
中信集团紧跟科技变革浪潮,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积极启动科技金融专项行动,聚焦精准识别对接等六大核心服务能力,全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集团着力打通科技金融的“最初一公里”,为技术创新注入澎湃动力。旗下中信股权投资联盟管理基金规模突破3200亿元,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与专业的投资眼光,直接投资并孵化科创企业多达1100家,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依托金融全牌照优势,中信集团激发出产融协同的“化学反应”,充分发挥产融并举的独特优势。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1.41万家,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有力的金融支撑。
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中信集团加速奔跑,不断探索新模式、构筑新优势、实现新进阶。金融“强核”战略向纵深推进,聚变效应加速形成,一幅全力书写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壮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在强化科技引领、培育新兴产业的征程中,中信集团善于发现并培育“金种子”企业。近期,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开启上市辅导的消息备受瞩目。该公司明星产品G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量超5万台,在全球消费级足式机器人市场占据60%以上的份额,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其在工业、巡检、物流等场景的机器人解决方案也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8月17日,北京举办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4x100米接力决赛现场,来自宇树科技队(左二)的人形机器人顺利完成接棒后迅速出发,展现出卓越的竞技能力。这一精彩瞬间被新华社记者鞠焕宗定格记录。
宇树科技自成立以来发展迅猛,从成立初期不足5人的小团队,历经9年拼搏,已成长为拥有千人规模、在全球颇具知名度的企业。其快速崛起,离不开机构战略投资孵化的有力支撑,为后续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
依据上市辅导工作规划,中信证券作为辅导机构,将于2025年10月至12月,对宇树科技是否满足发行上市条件展开综合评估,并协助公司依照相关规定筹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请文件。
在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眼中,此次筹备上市,是公司迈向更成熟管理运营阶段的一次重大“考验”,如同学生参加高考一般关键。
面对杭州宇树科技等众多科技企业,中信集团积极布局,力求与科技变革的节奏保持高度一致。正如中信集团董事长奚国华此前所言,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变革,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呈现,以AI为代表的新科技在推动发展中的“关键变量”作用愈发凸显。
“金融、产业、科技是驱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黄金三角’。金融通过提供优质服务,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赋能,推动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产业基础向高级化迈进、产业链实现现代化。同时,产业和科技的繁荣发展也为金融提供了坚实的实体经济支撑。”奚国华强调道。
科技投行助力企业成长为“参天巨擘”
近三年,全球最大IPO、有史以来最大A股公司港股IPO以及最大新能源行业港股IPO等纪录相继被刷新;上市流程从申报到完成仅耗时98天,国际配售锚定投资者合计金额超500亿美元,香港公开发售认购金额突破450亿美元,实现逾150倍的超额认购……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生动描绘出宁德时代成功实现港股上市、开启改写全球新能源格局新篇章的辉煌画卷。
5月20日,宁德时代成功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图为在香港交易所外拍摄的宁德时代上市海报,新华社记者陈铎用镜头记录下这一重要时刻。
2025年,对于中信建投证券和宁德时代而言,是一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年份,这是中信建投证券一路相伴、与宁德时代携手奋进的第10个年头。过去的十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实现弯道超车、蓬勃发展的十年,也是宁德时代从行业新秀迅速崛起成为全球领军企业的十年。
在此期间,中信建投证券积极与中信集团旗下各金融机构展开联动,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不断深化与宁德时代的合作,为其量身定制并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
“金融对于创新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力量。科技创新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借助资本的力量将技术转化为新兴产业。因此,一方面要鼓励资本积极投资创新领域,另一方面要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如是说道。
拓展科技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其本质在于让金融服务能够惠及更多类型的科技主体,充分满足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打破服务过程中的各类壁垒,确保不同规模、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来自不同技术领域的科技企业,都能获得充足且高效的金融支持。
联动服务赋能,助力科技企业“星火燎原”
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速推进的时代大背景下,金融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全面的变革,科技金融也从单纯的资金“输血”功能,逐步进化为产业“造血”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史理论》中指出,金融创新能够为新技术提供大量长期且成本低廉的资金支持,这是产业革命能够演进为工业革命的核心要素。
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科技创新企业,其风险特征和金融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多元化、接力式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其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近年来,中信集团通过体系化变革不断强化创新机制支撑,大力推进金融“强核”工程,充分发挥金融全牌照的独特优势,构建了“以股权投资为主、‘股贷债保’联动”的多元化接力式服务支撑体系。该体系扎实推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对外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对内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面贯通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从“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全流程。
2024年7月,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领域的佼佼者地平线公司,在中信建投国际的保荐下,成功于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开启了其在资本市场的新征程。
中信金控作为首批获得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牌照的金融控股公司,同时也是中信集团的综合金融平台,充分发挥其整合优势,将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信信托、中信保诚人寿等金融全牌照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在此基础上,创新推出综合金融服务模式,积极推动更多综合金融场景落地实施,力求最大程度地释放金融业务的潜在能量。
在股权投资领域,中信金控展现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它聚合集团内20家股权投资机构,成立中信股权投资联盟,并启动股权投资生态圈建设,聚焦于“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战略方向。目前,该联盟管理基金规模已超过3200亿元,通过直接投资成功孵化科创企业达1100家,有力地支持了联影医疗、地平线、海光信息等一批科技行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
在“股贷债保”联动服务方面,中信持续深化接力式融资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已累计服务前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及前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超过1.41万家,覆盖率超过92%,较2024年初提升了32个百分点,为众多优质企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
科技与金融的双向赋能所形成的创新生态,其意义不仅体现在数字的显著增长和跃升,更在于运行逻辑的重构以及内在肌理的深度融合。这种深度的融合为科技金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近期,中信集团2025年中期工作会议顺利召开,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向‘深’拓展,推动金融‘强核’提质,以金控改革牵引六大业态塑功能、强质地”成为重点工作之一,为中信集团未来的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中国科技“硬核”发展故事有了综合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撑,当产业变革的演进路径遇到金融活水的精准引导,当高新企业在突破技术壁垒、攻坚克难的过程中获得共赢生态的协同助力,中信集团科技金融的“密码”便蕴含在其聚力赋能的特色模式之中。
展望未来,科技金融领域的模式创新将成为焦点,注定要在聚光灯下接受全面审视、激烈竞争和实践检验。承载着各方的更多期待,中信集团将持续践行国有金融企业的使命担当,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向着科技金融充满无限希望的未来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