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
在抗战时期的台儿庄战役中,王铭章所参加和指挥的滕县保卫战,是川军抗战中最“雄起”的一次挫敌凶锋、阻敌锐进的浴血奋战。负责台儿庄战役的最高指挥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是这样评价此役的:“若无滕县将士的艰苦坚守,何来台儿庄战役的辉煌胜利?台儿庄的胜利果实,实乃滕县英烈的血肉所铸就。”
01、请缨出川 热血抗战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诞生于四川新都,其学业生涯先后就读于四川陆军小学堂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此后,他在川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1925年,他被擢升为师长,隶属于川西北屯殖军田颂尧部。翌年,即1926年,川西北屯殖军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王铭章亦随之担任第四师师长。至1935年,二十九军改编为四十一军,王铭章被任命为一二二师师长,并获授陆军少将军衔。他下辖三六四、三六六两个旅,共计四个团。次年,他晋升为中将。
自七七事变爆发,我国民众群情激愤,抗日救亡的浪潮席卷全国。川军中的爱国将领们纷纷挺身而出,踊跃请战,王铭章将军亦不例外,他主动请缨,要求率领部队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9月12日,在德阳的驻地,王铭章将军庄严誓师,誓言要以报国的热血行动,洗刷自己二十年来参与内战、伤害民众的罪责。当时,川军各部被编为第二路预备军,准备出川作战,由刘湘担任总司令,邓锡侯担任副总司令,下辖两个纵队。王铭章所在的第四十一军与第四十五军、第四十七军共同组成了第一纵队(后更名为二十二集团军),他们沿着川陕公路,开赴抗击日寇的前线。
装备匮乏,弹药、给养及医疗物资严重不足,甚至在山西的冬日战役中,士兵们仍以草鞋为足。然而,就是这样一支看似弱小的队伍,在抗战中屡次展现出最为坚韧和惨烈的牺牲,为中华民族的独立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根据国民政府国防部1946年的统计数据,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军作战伤亡总数达到365万人,其中川军将士就有64万;四川地区共派出300万兵员出征;在出川的六名中将中,有四人英勇牺牲;而首批出川的400余名团级军官也几乎全部战死沙场。
王铭章所率部队抵达宝鸡之际,正值晋北忻口与晋东娘子关两地遭受日军猛烈攻击,战事愈发紧张。西安行营遵照蒋介石的指令,急令二十二集团军火速驰援晋东。王铭章指挥的一二二师作为先锋部队,于10月14日抵达风陵渡,跨过黄河,踏入山西境内。15日,王铭章在赵村车站激励三六四旅全体将士,强调“受命而不辱使命,临危而不改其节,负伤而不退缩,被俘而不屈服”的坚定信念。25日拂晓,三六四旅在东回村遭遇日军,部队尚未完成部署便遭受日军炮火猛烈袭击,敌机亦进行轰炸扫射,导致各部伤亡惨重。然而,该旅官兵士气不减,凭借简陋的装备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激战整整一日,伤亡近2000人。当晚,部队在夜幕的掩护下撤退。
02、滕县血战,重创日军
1937年岁末,日军侵占南京,为贯通南北战事,沿津浦铁路南北夹击,意图夺取徐州。然而,面对中国军队的顽强抗争,津浦铁路南段的日军攻势受阻,双方遂在淮河对岸形成对峙格局。与此同时,津浦铁路北段的济南、泰安、曲阜等地相继沦陷,形势变得极度危急。在此关键时刻,第二十二集团军接到紧急命令,火速驰援鲁南,以加强北线战事。
1938年一月上旬,我军二十二集团军抵达临城,即现今的薛城。据此,四十五军被部署为第一梯队,而四十一军则作为第二梯队,两者均位于滕县以北地区。一二二师作为集团军的预备队,其任务是严守滕县。到了三月上旬,日军在邹县和兖州地区大举增兵,显然是准备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攻势。
3月10日,二十二集团军进行了战略部署的重新调整,委派王铭章担任第四十一军前方总指挥,全面负责一二二师和一二四师的指挥调度。王铭章部署三六四旅张宣武团进驻滕县北部的北沙河一带,构筑第二道防线;同时,三六六旅王文振团则进驻滕县东北方向的平邑城前沿,旨在掩护第四十五军阵地的右翼,并防范来自临沂方向的日军第五师团的侧翼攻击。
3月14日,日军第十师团在航空部队的支援下,对滕县外围四十五军的第一道防线发起了全面攻势。经过一天的激烈交战,界河一线的防御阵地依然稳固,坚守如初。
15日凌晨,日军对我界河四十五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势。与此同时,大约3000名日军从济宁东南的石墙地区出发,向东对防备深井的一二四师三七○旅发起了进攻,导致该旅遭受了严重的伤亡。为了阻止敌人从深井绕道至滕县左后方实施迂回包围,王铭章将军紧急调动在滕县负责城防的一二四师三七二旅支援三七○旅。经过一番激战,防线最终得以稳固。
15日午后,鉴于界河正面守军阵地尚未被攻克,日军遂调遣超过万人兵力,从龙山以东地区向滕县方位实施右翼迂回。约至傍晚五时,其先锋部队已陆续抵达膝县东北方约十余里的冯河、龙阳店等地。日军意图绕过正面阵地,径直进攻滕县县城,迫使川军正面阵地不战而退。当时,滕县城内仅有122、124、127三个师部以及364旅旅部,每个师部仅配备一个警卫连、一个通信连和一个卫生队,此外,还有滕县县长周同率领的警察和保安队约四五百人。面对如此危急的形势,守军倍感压力。
至15日深夜,滕县城关的驻防部队总人数未满两千。王铭章将军命令从平邑驰援的三六六旅派出一个营负责把守县城东关,另一营则负责东西两侧的城防任务,而军特务营则承担南北两侧的守卫职责。他亲自率领师部在西关指挥全局。当夜,部队紧急构筑防御工事,并搬运了充足的弹药。
对于敌强己弱的形势,王铭章心中十分清楚,但他抱定以死报国之心,他说:“在川军兵力单薄、装备破旧的情况下,肩负起津浦铁路线上守护徐州这一至关重要的使命,实力之不足,自是显而易见。作为军人,牺牲是我们的本分,此刻唯有倾尽所有,以完成使命。纵使最终只剩孤身一人,亦无怨无悔。否则,便无法对得起国家,更难以洗刷川军在20年内战中所犯的罪行!”
16日凌晨,日军持续对界河四十五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势,与此同时,绕至冯河、龙阳店地区的日军亦对滕县东关的警戒部队发起了攻击。大约8点钟,敌人集中炮火猛烈轰击滕县东关、城内以及西关火车站,此外,十余架敌机也飞抵滕县上空进行轰炸和扫射。驻守西关的王铭章在敌机轰炸开始后,与部下商议,判断东郊之敌即将发动大规模进攻,一场激战即将展开。他迅速向集团军总司令孙震汇报,孙震回复道:“委员长已来电指示,我们必须死守滕县,等待汤恩伯集团前来解围。汤部的先锋部队已于昨日抵达临城,后续部队也在陆续赶来的路上。我将督促王仲廉军迅速北上,你应坚守滕县,等待援军到来。你的指挥所应立即迁至城内,以便亲自指挥守城事宜。若兵力不足,可将城外的四十一军部队全部调回城内,加强城防,静待援军。”王铭章坚定了决心,向全城官兵宣告:“我们决心死守滕城,我与大家同仇敌忾,城在人在,城亡我亡。”他还下令封闭南北城门,而东西城门的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
日军炮击持续了两个小时,直至上午十时左右方才停歇,随后约三十分钟内,战场陷入一片寂静。然而,寂静之中突然爆发,日军集中火力猛攻东关南半部寨墙的凸出部分,炸出了一个十余米宽的缺口。随后,他们以数十挺机枪对准缺口进行扫射,以支援步兵的进攻。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势,守军士兵毫无惧色,冷静应对,藏匿于缺口两侧。当敌军五六十人正欲从寨壕下至缺口,准备发起冲锋时,守军士兵突然投掷手榴弹,将敌军大部分击溃。如此,负责守卫缺口的一连士兵连续击退了敌军的三次冲锋,而他们也付出了近百人的伤亡代价,最终由预备队接替了他们的防务。中午两点,日军再次向东关东北角发起猛攻;傍晚五时,他们又对东关门发动猛烈攻势,但都被守城部队成功击退。日军尸体遍布战场,而守军也遭受了严重的伤亡。
入夜,四十一军的第十二四师与第十二二师的第七二七团按照命令分批踏入滕县境内。王铭章敏锐地洞察到兵力分布的细微变化,随即对部队部署进行了精心调整。与此同时,他下令各部迅速补充弹药,加固防御工事;在城墙根部的隐蔽阵地上,每班都配备了一架云梯,时刻准备攀爬城墙,实施反击。
汤恩伯将军所率的援军,王仲廉部,于15日和16日相继抵达临城。其先头部队一团的战士们刚从火车上走下,孙震将军便以滕县形势紧迫为由,命令他们立刻赶去支援。然而,该团在南沙河遭遇了日军一部猛烈的围攻,最终无法抵挡,被迫溃退。其他部队仅在南沙河一线进行警戒。待军部抵达后,得知滕县正遭受敌军重兵围困,便以机动战为借口,将部队调往滕县东北方的峰山以东地区。随之,南沙河的敌人开始向前推进,二十二集团军总部无法抵挡,只得撤退至运河南岸的利国驿。自此,与滕县守军的联络彻底中断,滕县完全被日军四面围困。
03、决心拼死,英勇捐躯
日军在滕县遭遇了顽强的抵抗,出人意料地,他们于16日夜间紧急集结了精锐部队,并配备了数十辆装甲战车及众多炮兵。
17日凌晨6时左右,敌军集结重炮,对滕县城区展开猛烈的炮击。与此同时,20多架敌机狂轰滥炸,滕县城陷入浓烟滚滚、瓦砾飞溅的火海之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敌军开始向东关发起攻击,以十多辆坦克开路,掩护步兵从东寨墙的缺口发起冲锋。面对敌人的炮火,东关守军毫无畏惧,与敌人展开了近战白刃战,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与此同时,另一支日军从被炸塌的东南角城墙进攻,我守军一个连队利用集束手榴弹击毁了两辆敌战车,但在敌军密集的火力下,该连几乎全员伤亡。敌步兵40余人冲上城角,守军紧急调遣另一个连队对突入之敌进行反击,经过一番惨烈的肉搏,成功全歼突入的敌人,但该连官兵仅剩下14人。
此刻,王铭章火速向孙震发出急电:“敌军炮火猛烈袭击我城内及东南角城墙,东关附近城墙多处被击毁,敌军已攻上城楼。经我军奋力反击,敌军损失惨重,现已将其击退。但若友军深夜仍未传来支援消息,这座孤城将面临极大危机。”
午后两点,日军凭借重型火炮猛烈轰击南城墙下的街巷,与此同时,二十余架敌机对南关进行了地毯式轰炸。紧接着,敌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对南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我方守军英勇抗击,尽管伤亡惨重,但依然顽强抵抗,直至最后,南城墙被敌军攻克。在东面,日军调集大量兵力,对东关发起猛攻,敌步兵在坦克的掩护下,成功突破东关防线。王铭章目睹援军无望,于是再次向孙震发电,表明了他的决心:“誓与国家共存亡,决意拼死一战。”
王铭章在敌军攻陷南城墙与东关之际,毅然亲赴城心十字街口,亲自指挥战事。此刻,占据南城墙的敌人,在机枪猛烈火力的支援下,自西南城角步步逼近西城墙。敌炮兵亦集中火力,对西门城楼、西门以及火车站展开猛烈射击。守军因失去城墙等防御工事的掩护,暴露于敌军火力范围,伤亡惨重,然而他们依然顽强抵抗,未曾退缩。
午后五点钟,敌军已占据西城墙及西门,王铭章即刻下令城内各部展开巷战。西关守军浴血奋战,静待援兵到来。他本人则登上西北城墙,亲自指挥警卫连一排士兵进攻西门城楼。面对敌军猛烈的火力,城墙上缺乏掩蔽,该排士兵英勇牺牲,王铭章亦不幸中弹数发,遂即英勇捐躯,以身殉国。与此同时,不幸殉国的还有参谋长赵渭滨以及一二四师参谋长邹绍孟等众多将士。
王铭章将军以身殉国,其深厚的爱国情怀与英勇事迹激昂了全体士兵的斗志。全体官兵奋勇杀敌,拼尽全力,所部士兵同仇敌忾,顽强抵抗,直至最后一刻。城内的伤员不愿沦为敌军的俘虏,他们手握手榴弹,与入侵的敌人同归于尽。
滕县守军英勇奋战,历经三昼夜激战,成功挫败敌军凶猛攻势,有效遏制了敌军南下的锐气,阻挡了大批日军对徐州的侵犯,为我国军队在徐州地区的集结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此举亦令日军第十师团遭受重创,为后续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4、勋名长存 精神不朽
台儿庄之役,作为抗日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性胜利,不仅歼灭了日军一万余人,更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国民政府对此给予了王铭章将军极高的赞誉,追赠其陆军上将的荣衔;王铭章将军的灵柩从武汉、重庆、成都等地辗转运回故乡新都,沿途各地均举行了盛大的悼念和祭奠仪式。
于武汉举行的迎灵公祭仪式上,中共中央的使者吴玉章与董必武,八路军代表罗炳辉与齐光,以及《新华日报》的代表吴克坚等均莅临参与。吴克坚在悼词中深情表达:“王师长等殉国英烈的鲜血,不仅洗刷了他们在川军二十载的罪责,更激发了全国军民齐心协力、一致对外抵御外侮的民族豪情。他们无愧于四川的父老乡亲,无愧于国家。王师长,乃我华夏炎黄子孙中的杰出代表,是捍卫家国、守护民众的勇猛战士,堪称中国军人的楷模。他的英勇牺牲,为国家、民族以及全体中国人民献上了宝贵的勋绩,其名将被载入史册,其精神将永世流传!”
毛泽东与秦邦宪、吴玉章、董必武等共同挥毫题赠挽联,其辞曰:“激战坚守孤城,视死如归,彰显革命军人之真谛;誓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荣光添彩。”
朱德、彭德怀、周恩来共同撰写了这一挽联:“孤城坚守,一旅英勇,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实乃炎黄血脉,永载史册;全民激愤,万民齐心,共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必使沦陷之地,重振中华。”
1938年6月15日,成都城内八万余民众齐聚牛市口,以迎送逝去的英灵。8月30日,忠烈的遗骸被运送至新都安葬,翌日,新都举行了盛大的公祭活动,参与人数众多。当天,数架飞机在天空中撒下宣传其英勇事迹的传单。随后,成都少城公园内铸就了一座将军骑马的铜像,以此表达对抗日英雄的深切崇敬之情。